地下水动力学11.pptx
承压含水层(如图),没有入渗补给,如含水层厚度M为常数,其他条件和潜水含水层相同,为一维流,则这种情况下方程在有关边界条件下,积分得:由Darcy定律可得: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2.承压水的稳定运动上述结果表明,在厚度不变的承压水流中,降落曲线是均匀倾斜的直线。如果含水层厚度变化时,则M取上、下游断面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均质各向同性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稳定运动时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2.承压水的稳定运动
在地下水坡度较大的地区,有时会出现上游是承压水,下游由于水头降至隔水顶板以下而转为无压水的情况,形成承压-无压流(如图)。如厚度M不变,可用分段法计算,承压水地段的单宽流量为:l0为承压水流地段长度。无压水流地段的单宽流量为: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2.承压水的稳定运动根据水流连续性原理,,由此得:把l0代入任何一个流量公式,可得承压-无压流的单宽流量:
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有效孔隙度为0.15,沿着水流方向的两观测孔A、B间距离L=200m,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A=5m,HB=3m,地下水的渗流速度为0.15m/d。试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地下水实际平均流速?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
解:据题意,根据Darcy定律:V=KJ得: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15m/d,实际流速为1m/d。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某地区承压含水层厚20m,渗透系数为10m/d,地下水为一维流,沿地下水流向相距100m的两观测孔#1和#2地下水位分别是80m和75m,试求单宽流量及沿地下水流向距#1观测孔10m的水位值?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沿承压水流方向有两个钻孔,孔1处含水层厚度为18.00m,稳定水位标高为150.75m,孔2处含水层厚度为25.00m,稳定水位标高为149.30m。两孔相距1000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45m/d。试求其单宽流量。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若含水层厚度变化时,则M取上、下游断面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解:此题选用公式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在厚度不等的承压含水层中,沿地下水流方向打四个钻孔(孔1、孔2、孔3、孔4),如图所示,各孔所见含水层厚度分别为:M1=14.5m,M2=M3=10m,M4=7m,已知孔1、孔4中的水头分别为34.75m,31.35m。含水层为粉细纱,其渗透系数为8m/d,已知孔1—孔2、孔2—孔3、孔3—孔4的间距分别为210m、125m、180m。试求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及孔2,孔3的水位。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例按图上资料,乙河处隔水层顶面的标高为10.52m,河水位为50.12m,相距500处的甲河隔水层顶面的标高也为10.52m,河水位为50.82m。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K=10.00m/d。求在宽度为200m的断面上甲河对乙河的补给量,并求在甲河110m处的潜水位的标高。甲河乙河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例按图上资料,乙河处隔水层顶面的标高为10.52m,河水位为50.12m,相距500m处的甲河隔水层顶面的标高也为10.52m,河水位为50.82m。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K=10.00m/d。求在宽度为200m的断面上甲河对乙河的补给量,并求在甲河110m处的潜水位的标高。解:甲河处含水层厚度为:h1=50.82-10.52=40.30m乙河处含水层厚度为:h2=50.12-10.12=39.60m用裘布依公式求单宽流量=0.56m2/d则总流量Q=qB=0.56×200=112m3/d甲河乙河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潜水位标高H=40.14+10.52+=50.66m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在下图中,已知A河常年水位保持在14.5m,B河常年水位保持在21.6m,两河之间距离为80m。C区是典型的冲积层二元结构,其下部为河床相沉积,物质较粗大,渗透系数K1=35m/d,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物质较细小,渗透系数K2=25m/d。设隔水底板近似为水平,不考虑C区降水补给及潜水蒸发,求A、B河之间地下水流的单宽流量q。(将分界面作为基准面)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解:无压流有压流总流量
2.1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在等厚、多层、水平分布的承压含水层中,沿地下水流向打两个钻孔(孔1、孔2)。已知:孔1,孔2的水位标高分别为119.42m、117.42m,两孔间距为250m,含水层的宽度为80m,各层的含水层厚度和渗透系数自上而下分别为:M1=4.18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