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doc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篮球运球的基本原理和动作要领。
-至少70%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高运球和低运球两种基本运球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控制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球时手指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式。
-高运球时的球的反弹高度和节奏控制;低运球时身体重心的降低和对球的控制。
2.教学难点
-运球时手脚的协调配合,尤其是在改变运球速度和方向时。
-低运球时如何在保证球的控制的同时快速移动。
三、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运球技巧,互相学习和纠正。
2.游戏竞赛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球能力。
四、教材分析
篮球是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技术,它贯穿于篮球比赛和日常练习的始终。掌握好运球技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传球、投篮等其他篮球技术。教材中对于篮球运球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协调性和节奏感,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运球技术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篮球活动中更好地控制球权,为参与篮球比赛奠定基础。
五、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5分钟)
-课堂常规
-教师提前到达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
-集合整队,检查学生人数。
-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安排见习生。
-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篮球比赛中,怎样才能把球顺利地运到前场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运球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篮球运球技巧。
2.准备部分(10分钟)
-慢跑热身
-教师带领学生围绕篮球场慢跑3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
-教师边跑边提醒学生调整呼吸,注意跑步姿势。
-关节活动操
-教师示范关节活动操的动作,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和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做4个八拍。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认真做关节活动操,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专项准备活动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篮球原地运球的简单练习,每人运球30秒,感受球性。
3.基本部分(25分钟)
-小组探究高运球技巧(1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6-7人。
-教师提出问题:“高运球时,球的反弹高度应该是多少?手指触球的哪个部位?怎样用力才能让球有节奏地向前运呢?”
-各小组成员开始进行探究练习,尝试不同的运球高度、手指触球部位和用力方式。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教师发现某小组的运球高度过高,就会提示:“同学们,高运球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在腰部到胸部之间,太高了不利于快速推进哦。”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高运球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观察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进行总结,讲解高运球的正确动作要领:双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目视前方。运球手臂自然弯曲,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触球的后上方,球的反弹高度在腰部到胸部之间,运球时用力向下按球,使球有节奏地向前运行。
-游戏竞赛:高运球接力赛(8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
-游戏规则:每组学生站成一列纵队,听到口令后,第一名学生高运球至篮球场另一端的标志桶处,绕过标志桶后高运球返回,将球交给第二名学生,依次类推,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担任裁判,对学生的运球动作进行监督,提醒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如果发现学生有走步或者运球违例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获胜小组进行表扬,对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鼓励,同时针对游戏中出现的运球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
-小组探究低运球技巧(5分钟)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低运球时,身体重心应该怎样调整?球的反弹高度和高运球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成员开始进行低运球的探究练习,尝试不同的重心调整方式和运球高度。
-教师巡视各小组,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例如,教师看到某学生低运球时重心过高,就会说:“低运球时要降低重心,膝盖弯曲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球。”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低运球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观察和评价。
-低运球穿越障碍练习(2分钟)
-教师在篮球场上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如小锥桶、跳绳等。
-学生依次进行低运球穿越障碍练习,重点体会低运球时的重心控制和球的控制。
4.结束部分(1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