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行政工作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行政工作报告
篇一:集团公司2014年行政工作报告(张国建)
突出改革创新 加快转型跨越
坚定不移向着“双千亿”大型能源化工集团迈进
——集团公司2014年行政工作报告
张国建
一、回顾2013年,集团公司在最为困难的一年取得极为不易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集团公司本世纪以来面临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一年来,煤炭价格继续深幅下跌,煤炭收入大幅锐减,矿区经济呈现增量减收、降本减利、效益下滑、资金紧张的状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划实施压力巨大。对此,公司上下牢牢抓住质量和效益这一核心,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成功经受住了各种困难考验,在逆境中实现了平稳发展。全年原煤同比增加284万吨;精煤产量1208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加93亿元,其中煤炭收入173亿元,同比下降22亿元;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同比下降5.5%,远低于20.3%的煤价降幅。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零死亡为追求,固化深化体系建设,狠抓较大及以上事故防范,矿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建局以来首次提出零死亡理念,提高安全工作标准;贯彻落实国家双七条,开展敬畏生命、守护安全大讨论,增强了全员安全意识。坚持体系统领,扎实推进15项要素建设,开展随机抽查和固化深化督查,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制定出台一通三防管理特别规定,加大瓦斯综合治理力度,强化重点工作面过程监控;加强矿井水患探查和水害治理,加快水害预警系统建设;深入开展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专项检查,保持了安全基本面稳定。针对三季度零星事故集中发生的势头,及时出台针对性措施,迅速扭转安全被动局面。强化地面高危行业安全监管,突出抓好重大危险源防控。坚持严抓严管,加大重大涉险事故、同类同性质事故问责力度,有力促进了安全责任落实。通过公司上下共同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一季度零星事故多发的怪圈,全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18,15对生产矿井实现零死亡,地面单位实现零重伤。
二是以集约高效为目标,强力推进生产技术增收节支、减员提效,生产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针对异常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坚持以量补收,优化生产组织,全年通过增产实现增收9亿元以上。强力推进减员提效,清退外委队伍和人员,规范劳动用工,分流富余人员,累计减少各类用工11000人以上;启动实施新定编定员方案,生产矿井机构整合全部到位。加强煤质管理,优化洗选工艺,煤炭生产呈现出原煤灰分下降、精煤产率提高的良好态势。稳步发展采掘机械化,采煤、综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6%和47%,同比分别提高1和6个百分点;积极推进综合信息自动化,建成袁一、祁南等示范矿井。着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关闭7个采区、完成35项采区和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分类制定巷道支护、瓦斯治理等级标准,推广煤锚支护,优化瓦斯治理工程,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强科研攻关,综采快速安
拆、薄煤层综采、综掘快速施工、不迁村开采、瓦斯治理、井下辅助运输、煤炭分装分运、煤矸分时提升等重大技术攻关取得新成效并得到推广应用。狠抓生产准备重点工程落实,统筹推进压煤村庄搬迁,保证了矿井生产后劲。
三是以成本控制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全面强化经营管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坚持两眼向内、深挖内潜,全面深入开展节支降耗工作,吨原煤成本同比下降56元。牢牢抓住技术和管理两个关键,在全公司范围内强力推行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实行课题负责制管理,重大投入更加科学合理。发挥先进单位标杆引领作用,完善煤矿精益管理系统,加快人力资源、物资调配、设备调剂和租赁等一级市场构建,内部市场化建设逐步深入。紧跟市场变化,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保证了煤炭产销平衡,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货款回收率99.4%。坚持保安全、紧生产、限其他,严格财务资金管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持了资金稳健运行。财务公司获批筹建。加强政策研究与利用,全年争取财政补助资金6亿元、减免税费2.8亿元。积极开展对标管理,强化过程跟踪和动态监控,非煤子公司经济运行态势平稳。除华塑公司外,其他非煤子公司全部盈利,其中中利发电、雷鸣科化、矿医集团、焦化公司4家单位共实现利润4.2亿元。
四是以结构调整为方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扎实推进规划实施,转型跨越发展迈出新步伐。无论经营形势多么严峻,始终坚定战略自信、道路自信、能力自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盐化一期、涡北选煤厂一期等重大项目正式投产或投入运营,成为企业转型跨越新引擎。全力推进十大工程,祁南安全改建基本完成,临涣安全改建接近尾声;袁一东风井、孙疃北风井、许疃新主井井筒正式开挖。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宿州、涡北电厂初可研报告已通过省电力经济研究中心评审,临涣电厂三期初可研报告正在编制。有序推进煤化工产业,焦化二期完成项目建设论证。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全年共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