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妇产科2015重点资料.doc

发布:2017-05-10约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妇产科重点2015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部分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在此处子宫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子宫内膜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基底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为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 输卵管内向外分为4部分:间质部(管腔最窄),峡部,壶腹部(受精常发生与此),伞部(指状突起)。 卵巢:由外侧的骨盆漏斗韧带(卵巢悬韧带)和内侧的卵巢固有韧带悬与骨盆与子宫之间,借卵巢系膜与阔韧带相连。卵巢前缘中部有卵巢门,神经血管通过骨盆漏斗韧带经卵巢系膜在此出入卵巢;卵巢后缘游离。 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左侧来自左肾动脉。 盆腔淋巴: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回流基本与子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髂内闭孔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经髂总淋巴结汇入腰淋巴结和(或)骶前淋巴结。子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大部分汇入腰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骨客内外淋巴结。 真骨盆又称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真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为骨盆入口,下口为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 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 卵泡发育和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 排卵:卵细胞和他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 黄体形成及退化: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临床表现主要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胎产式:为胎体纵轴与母体从轴的关系,有纵产式(平行)、横产式(垂直)、斜产式(交叉)。 胎方位:为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而有不同胎位。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之常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妊娠有希望继续者。 难免流产:指流产不可避免。在先兆流产基础上,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重,或出现阴道流液。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或略小。 不全流产:难免流产继续发展,部分妊娠物排出宫腔,还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或胎儿排出后胎盘滞留宫腔或嵌顿于宫颈口,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甚至休克。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宫颈口有胎盘物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完全流产:指妊娠产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已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太小。 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有先兆流产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若已到中期妊娠,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子宫较停经周数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复发性流产: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每次流产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 流产合并感染: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堕胎,有可能引起宫腔感染,常为厌氧菌及需氧菌混合感染,严重感染可扩展至盆腔、腹腔甚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使用硫酸镁必备条件: ①膝腱反射存在 ②呼吸≥16次/分 ?③尿量≥17ml/h或≥400ml/天 ?④备有10%葡萄糖酸钙 镁离子重度时停用硫酸镁并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分钟,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早期宫缩正常,于第一产程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时宫缩减弱。 非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不是起自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冲动,子宫收缩波由下向上扩散,收缩波小而不规律,频率高,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完全松弛,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如期扩张,不能使胎先露部如期,多属原发性宫缩乏力,需与假临产鉴别。 子宫破裂:指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直接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原因为子宫瘢痕及梗阻性难产。 先兆子宫破裂: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表现为子宫强直性或痉挛性过强收缩,出现病理缩复环,膀胱受压充血,胎儿触不清、胎心率过快或减慢或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