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pdf
第8课笔墨丹青
课后作业E.|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训点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汉画题材重经史故事和人物,至汉武帝,更反对艺术,而独对绘画予以重视,搜罗
天下法书名画,设黄门之署,置尚方画工,从事绘图,以备应诏。可见汉画(A)
A.为政治教化服务B.其理论已经成熟
C.深受汉武帝推崇D.艺术感染力极强
解析:由“汉画题材重经史故事和人物“至汉武帝,更反对艺术,而独对绘画予以重
视,搜罗天下法书名画”可以看出政府主要是利用绘画进行教化服务,故本题答案选A项;
B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汉画的理论发展;C项错误,汉武帝不是推崇汉画,而是为了维护
自身统治;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艺术的感染力。
|训点2从顾恺之到吴道亍
2.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
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调绚丽、气魄雄浑。这种改变说
明(C)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解析:敦煌在北魏时代,社会动荡担心,所以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
了“流血”“杀戒”等内容,在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唐统治者实行开放的经济文
化政策,所以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调绚丽、气魄雄浑,所以材料中的改变体现了艺术与
现实的关系。
3.(2024•江苏卷)中国画留意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留意用画面传达
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C)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留意意境描述,材料中的“留意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
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
舒的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
的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
|训点3文人意趣
4.(2024•新疆模拟)文同是北宋闻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
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C)
A.人物画B.风俗画
C.文人画D.宫廷画
解析:依据“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结合所学,文人画的集
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特性,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项;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
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的人物画,不
符合题意,解除B项;宫廷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
5.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C)
A.留意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调绚丽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的描述及视察画作,可知其为文人画,C是文人画的特色,其他三
项与题意不符。
6.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
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B)
A.宋代书法起先成为一门艺术
B.文人画留意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