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必修二弟一单元练习.doc

发布:2017-03-18约1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历史必修Ⅱ(经济史)第一单元练习 单元整体结构 古代中国的农业(农业起源、耕作方式、生产方式、土地制度、土地经营模式) 古代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原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三大突出领域,三种经营模式)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概况、城市发展概况、商业政策的变化)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明清经济鼎盛概况、资本主义萌芽、迟滞因素与表现) 主体知识填空 1、古代中国的农业 (1)产生:原始社会时期,由 向 发展而来。 区域:形成了 和 两大中心,作物分布特点: 。 (2)主要作物和牲畜:“ ”。 (3)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人们主要用 耕作,效率低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 ,唐代随着 的出现,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三国时期马钧改进 ,唐代出现以水力推动的 。 补充:西汉时,赵过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归纳: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 —— 。自春秋战国以来, 成为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水利设施的进步: 上古: 。春秋战国: 、 、 。其中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和郑国渠一起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西汉: 、 。东汉 治理黄河,西域特色工程: 。 (5)生产方式的进步:随着耕作方式的改进而进步。 由原始社会和商周时期的 进步为春秋战国以来的 。 (6)关于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①产生:春秋时期(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特点:A、生产规模小——以 为单位。B、分工简单——“ ” C、自给自足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E、实行精耕细作 ③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的主要承担者。 ④优点:生活稳定、自给自足、生产积极。 ⑤缺点: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 (7)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生产结构: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③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8)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发展历程: —— —— 。其不断发展的根 本推动力是 。 井田制盛行于 ,其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 。井田制是分封制赖 以存在的基础。 土地私有制确立于 ,春秋时期通过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化,其中最早的是 。战国时期通过变法实现了“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包括 、 、 三种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 (9)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之所以难以根本解决,主要是因为 。 (10)地主土地经营方式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采集经济、种植经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稻北粟(麦) (2)五谷六畜 (3)耒耜、铁犁牛耕、曲辕犁、翻车、筒车、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铁犁牛耕(4)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都江堰,漕渠、白渠,王景、坎儿井(5)千耦其耘、个体农耕(6)家庭、男耕女织、国家赋税和徭役(8)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西周时期、贵族土地所有制。春秋战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9)土地私有制与允许自由买卖(9)租佃式经营。 2、古代中国的经济格局 (1)经济格局演变概况 时期: 汉代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中唐以后 ————— 南宋 态势:四大经济区 北方战乱频繁 北方战乱 金军占据北方 重心: 、 南方初步开发 南方加速发展 南方正式成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