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与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的确定.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麦产量与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的确定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个因素之一。根据2007年至2011年新野区土壤养分测定与施肥项目的统计数据,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130.8mg。kg,比第二次土壤调查(180mg.kg)的平均值低49.2mg。对整个国家来说,减少是非常显著的。这是冬季小麦持续高产和高质量创造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科学指导冬小麦施钾技术, 在肥效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探明新野县冬小麦速效钾丰缺指标, 初步提出了分区指导原则, 为开展耕地土壤速效钾丰缺评价、制订冬小麦施肥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1 冬小麦土壤有效钾平衡指标研究方法和程序
1.1 相对速钾产量的统计
根据2007—2011年冬小麦“3414”试验、五区丰缺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测产数据, 分别计算各试验点速效钾的相对产量。
1.2 相对产量与土壤速率钾模型的建立
利用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测试值的对应关系, 用Excel作散点图, 通过添加趋势线绘制对数曲线, 并求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数学关系对数方程。
1.3 养分分布及相对产量
以相对产量区间作为划分冬小麦速效钾丰缺的指标, 相对产量低于50%为极低养分区, 50%~60%为低养分区, 60%~70%为较低养分区, 70%~80%为中养分区, 80%~95%为较高养分区, 相对产量大于95%为高养分区。将上述相对产量区间代入根据冬小麦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数学关系所作出的对数方程, 便可得到相应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区间。
2 对土壤质地和土壤中钾的相对产量的影响
2007—2011年累计完成冬小麦“3414”试验10点次, 丰缺指标试验11点次, 肥料利用率试验1点次。上述22个试验, 分布于砂姜黑土15个, 黄褐土6个, 潮土1个, 土壤质地有中黏土、轻黏土、重壤土、中壤土4种类型。各试验点基本情况和钾的相对产量见表1。
根据冬小麦22点次试验速效钾的相对产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制作的散点图和对数曲线见图1。
对数方程y=39.582 lnx-116.97, 分别计算当相对产量y等于50%、60%、70%、80%、95%时的土壤速效钾对应值x, 取整数近似值, 即可得到冬小麦速效钾丰缺指标值, 结果见表2。
3 砂姜黑土类土类
研究结果表明, 河南省新野县冬小麦速效钾丰缺指标为:土壤速效钾≥210 mg/kg为高, 145~210 mg/kg为较高, 115~145 mg/kg为中, 90~115 mg/kg为较低, 70~90 mg/kg为低, 70 mg/kg为极低。研究涵盖了该县砂姜黑土、黄褐土、潮土三大土类中的中黏土、轻黏土、重壤土、中壤土4种质地,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砂质较重的轻壤土、砂壤土、紧砂土、松砂土在该县所占比重很小, 且受试验数量所限, 未作研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