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布氏菌病研究进展
尚德秋
中图分类号:R 5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04)04-0204-09
近年来,笔者与同道们撰写了有关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多方面的研究进展的综述,几乎涵盖了布病研究所有内容[1~18]。基于此,只能对布病当前研究最新进展予以补遗。
1 布病疫情现状
1.1 疫情概况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畜布病存在和流行。约占世界1/5~1/6的人受布病威胁,全世界布病现患约有500~600万人,年新发病人约有50万[19
~26]。
在中国31个省市区中有25个省市区的人、畜有布病存在和流行。我国受布病威胁的人口约有3.5亿,有1 200多个县是布病疫区县,现有布病现患30~50万,年新发病人数为5 000~6 000人(上报官方数字),每年实际新病人数为25 000~30 000人。
1.2 布病疫情回升愈演愈烈
约在80年代中期世界布病疫情开始回升,现已有40~50个国家和地区人、畜布病疫情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布病疫情回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和部分欧洲地区。
我国人间布病疫情从1994年开始回升,以后逐年回升幅度加大,1994年新发病人数为815人,到2003年新发病人数已达6 000多人(表1)。
表1 1992~2003年逐年新发布病人数
年 份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新发病人数219 329 815 1045 3012 1507 1190 1870 1921 2560 5600 6507
2004年1~4月新发病人数高于2003年同期新发病人数。人间布病疫情回升幅度达10~15倍。
1.3 我国人间布病疫情回升的省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疫情回升居前5位的省区是山西、内蒙古、西藏、新疆和河北。
2 布氏菌属中可能有新种存在
国际上公认的传统布氏菌属中有6个种19个生物型。但近10余年来,不同国家(美国、智利、法国、加拿大、挪威、英国等)20多位报道,从世界上不同海域(南极海域、北欧海域、南北美海域及英国海域等)的10余种不同海洋哺乳动物(海豚、海豹、各类鲸鱼等)分离到33株类似布鲁氏菌的微生物,对其进行鉴定分类的研究[27~33]。
2.1 从海洋哺乳动物中分到33株细菌是否布氏菌
各国学者对33株菌进行了多方面的鉴定分析看到:(1)这些菌是革兰氏阴性菌、S形菌,其大小、形态、染色特点等均与布氏菌相同或相似;(2)对H2O2酶、尿素酶、硝酸盐还原试验、染料抑菌试验、赤藓醇敏感性检查等常规鉴定试验,其结果均与6个种布氏菌相似;(3)这33株菌表面抗原检查为布氏菌的M抗原;(4)用特异性布氏菌噬菌体裂解检查共进行了10次试验,其中有4次试验为裂解阳性;(5)用常规布氏菌血清学试验(RBPT、CFT、AD等)均呈阳性反应;(6)将这33株菌再感染海洋哺乳动物后所呈现的病理组织损伤和生殖器官的病变与传统布氏菌感染的病变相似。
综上所见,研究者确认这33株菌是属于布氏菌属的细菌。
2.2 33株布氏菌的种属
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常规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33株布氏菌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种方法鉴定分析看到:(1)这些菌株对S-天门冬氨酸、L-谷氨酸、DL-瓜氨酸的分解代谢与B.abrtus菌不同;(2)SDS-PFGE谱带与传统6个种布氏菌均不同;(3)对这些菌株的16S rRNA测序表明,与B.abortus、B.melitensis、B.suis、B.canis菌同源,与B.ovis和B.neotomae菌差别较大;(4)这33株的DNA IS711指纹谱不同于传统的6个种布氏菌;(5)这33株布氏菌的bp26抗原基因多态性分析表明,传统布氏菌bp26基因扩增产物为1069 bp,而这33株布氏菌的bp26基因扩增产物几乎长1倍。另外,这33株布氏菌的IS711就在bp26基因下游插入,而传统布氏菌的IS711不在此处插入。
依据上述试验结果,研究者一致认为,这33株布氏菌不属于传统6个种菌的任何一种,而是布氏菌属中一个新种,命名为海洋种布氏菌(B.maris)。
2.3 海洋种布氏菌中是否有不同型
经不同研究者采用血清学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海洋布氏菌进一步鉴定看到:(1)1984~1997年从北美海域的14种海洋哺乳动物中共收集2 470份血清样品,用B.abortus菌细胞壁丙种抗原制备McAb,这些血清进行C-ELISA检查,其结果均呈阳性,但对这2种抗原反应不同,也就是说2 470份血清可分为2种类型。(2)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