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程(第二版)(全套课件175P).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职高专公共课系列教材 逻辑学教程(第二版) 张志成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目 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概念 第三章 判断 第四章 演绎推理 第五章 归纳推理 第六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八章 论证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概念与逻辑学科 “逻辑”一词是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源于古希腊语Logos,有“思想”、“思维”、“理性”、“言语”等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它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也可以表示人类思维的规律和规则,还可以表示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学科——逻辑学,等等。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 普通逻辑不同于辩证逻辑,因为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而普通逻辑并不研究这些。普通逻辑虽然与数理逻辑关系密切,但也有所区别,因为数理逻辑是用特制符号(即人工语言)和数学方法来研究处理演绎推理的科学,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要比数理逻辑宽泛,它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人们日常应用的自然语言。关于普通逻辑的对象,我们可以作如下概括: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 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普通逻辑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第二节 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使说话和写文章具有条理性。 (2)有助于提高论证能力,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3)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推理能力,保证办案质量。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要学好普通逻辑,除了要明确学习目的以外,还必须掌握学习方法。在逻辑学中,推理是中心,概念、判断是推理的基础,论证是概念、判断、推理的综合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推理、论证的依据。所以,在学习时既不要顾此失彼,零敲碎打,也不要失去推理这个中心,而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要学好普通逻辑,就要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逻辑概念和逻辑理论上下工夫。 要学好普通逻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节 逻辑简史 一、逻辑学的产生 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逻辑学的各种主要问题,首创了形式逻辑这门科学。因此,有人称亚里士多德为“逻辑之父”。 二、逻辑学的发展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研究了复合判断的问题,他们把复合判断区分为假言判断、选言判断和联言判断等。在此基础上,他们研究并制定了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的形式、规则。斯多葛学派的这些研究成果被称为“命题逻辑”。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实验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 17世纪末,德国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因而他成为数理逻辑(即现代逻辑)的奠基人。到19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了“逻辑代数”(即布尔代数),把莱布尼茨的思想变为现实,成为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随后,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等人的研究,使数理逻辑进一步系统和完善起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 到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续发展了培根的归纳学说,他在《逻辑学体系》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逻辑史上通称为“穆勒五法”),进一步丰富了归纳逻辑的内容。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对逻辑学都有精辟的论述。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逻辑问题,一方面在批判黑格尔辩证逻辑体系中的唯心主义的同时,吸收了其合理的因素,为科学的辩证逻辑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在批评旧形式逻辑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同时,科学地阐明了形式逻辑的某些基本原理,对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作出了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 1.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怎样理解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 3.思维的逻辑形式由哪两部分构成?区别各种逻辑形式的标志是什么? 4.学习普通逻辑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概念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