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建设规范与测评规范.docx
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建设规范与测评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关键节点及相应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建设过程中立项、设计、选型、开发、实施、运维以及验收测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有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适用于该日期对应的版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
GB/T25000.51-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信创
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主要是从云计算、软硬件、安全等方面推进行业和技术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IT底层组件、架构、产品、系统的自有开放生态。
3.1.2电子政务信创工程
基于全国产化的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和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一般包括政府对企业(G2B)、政府对公众(G2C)、政府对公务员(G2E)及政府对政府(G2G)四种模式的应用。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OLTP:联机事务处理(On-lineTransactionProcessing)
2
OLAP:联机分析处理(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
RUSP: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eadytoUseSoftwareProduct)
SQA: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QualityAssurance)
SQC:软件质量控制(SoftwareQualityControl)
5.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建设规范
4.1建设原则
4.1.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电子政务信创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建设、分步实施、逐步替代,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确保工程稳步推进。
4.1.2业务协同、资源共享
电子政务信创工程规划和建设需要分析不同业务之间协同的需求,考虑信创环境下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机制的设计,识别和分析各业务单元之间业务活动的顺序和关系,满足第三方业务系统对接、多元化业务的协同需求。
4.1.3安全可靠、易于扩展
信创工程建设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并充分考虑与各业务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扩展性。
4.1.4规范适用、合理配置
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应遵循建设单位业务使用实际需求,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与使用习惯;工程中的国产服务器、国产终端、国产网络设备、国产安全设备、国产外设及基国产软件的配置数量需根据用户规模和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4.2建设规范
4.2.1项目立项阶段
4.2.1.1项目申报
针对政务应用和信创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应强化电子政务信创工程的方案统筹与技术论证工作,按照相关主管部门规定,开展需求收集、方案编制及申报工作。电子政务信创工程申报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应重点开展政策与技术研究工作,包括:国家信创工程政策要求、信创技术路线以及项目开展所需的资源、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等。针对较复杂、需技术论证的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专业咨询单位开展调研和咨询。
3
4.2.1.2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立项前,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包括:组织现状及需求调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评审方案。现状及需求调研工作需重点对现网资源,包括:基础设施、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终端、外设、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详细摸底,形成台账数据。全面调研业务需求,对业务需求与建设内容进行深入论证分析,分析现网资源是否具备实施条件,统筹考虑项目新增信创资源与现网资源的整合共享关系。
4.2.1.3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需求分析报告,根据《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相关技术方案编制要求,组织专业力量或者委托相关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设计方案。编制的项目设计方案要能够满足项目立项与项目招采的要求。
4.2.1.4项目方案报审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评审通过的初步设计方案,申报项目实施方案,填报内容重点包括:信创技术路线选型、信创软硬件产品安全可靠性(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审查表参考清单见附录A),对是否支持运行在信创环境(电子政务信创工程参考环境见附录B)、项目密码应用情况等。
4.2.2项目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