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2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第1课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

发布:2025-01-10约5.1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第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第1课时),教材为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基因表达的概念,以及基因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本节课将运用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的基因和染色体知识,进一步探讨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并将其与已知的遗传规律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体的性状是如何受到基因控制的。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基因表达与性状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2.科学思维: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理解基因表达在生物体性状形成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生命观念:引导学生建立基因与性状关系的正确观念,理解生物体性状的遗传规律,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尊重。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问、积极探究,形成对科学研究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基因表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基因表达是指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这是生物体性状形成的基础。

举例:讲解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强调这两个阶段是如何将基因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蛋白质产品。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明确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举例:以镰状细胞贫血为例,说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进而影响红细胞的形状和功能。

2.教学难点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基因表达是如何被精确调控的。

举例:详细解释转录因子、启动子等调控元素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响应环境变化。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学生可能混淆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蛋白质的过程。

举例:通过图解中心法则,让学生清晰地看到DNA如何通过转录产生mRNA,再通过翻译产生蛋白质的过程。

-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物体性状联系起来。

举例:通过分析特定遗传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如何导致性状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程进度自学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基因表达相关过程的动画视频、基因突变导致的性状改变的案例图片,以及基因调控网络图等,以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实验器材:如本节课涉及实验,需准备DNA模型、转录和翻译所需的模型材料,以及实验指导书,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基因表达的相关PPT和视频,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表达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主阅读相关资料,理解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个具体的遗传病案例,引出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基因突变如何影响性状。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交流想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突出教学重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