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的的探讨详解.doc

发布:2016-05-22约1.74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上海XXXX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介绍 XXXX公司创建于1910年,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适用于风机上的外转子马达的发展而取得历史性的飞跃,由此,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并且应用于多个新领域。上海XXXX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公司)是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二零零二年初,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占地面积为20000m2,并拥有7500 m2的工业厂房,专业致力于外转子风机的设计和生产。XXXX公司以百年老店形象取得了客户的信任,而上海XXXX有以以服务、品质、价格成本、交期为基础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XXXX公司现有300余人,由技术、生产、供应、QC、财务、仓库等部门组成;科室人员有80人,后勤10人,操作工200人。 XXXX公司以技术领先,质量第一的为公司发展方针,以100%满足客户要求为公司努力的质量目标,分别在研发、生产、质量管控各环节设立的质量分目标,以KPI的管理形式确保各目标的实现与发展。 1.2 课题来源 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一家新型高科技企业,XXXX公司也遇到了同类企业质量管理中相同的问题:人员使用周期短,人员流失严重,新员工质量意识不足。一年时间内,企业最初招揽的人员有16人跳槽,其中还有3名企业中层人员及3名质量管理直接人员;在职员工对质量缺乏足够的改善激情和动力;此等各方面对公司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经历短了暂的阵痛后,痛定思痛,企业领导层从新调整质量管理模式,以建立质量励机制进行为主调,配合个质量改善活动提供公司整体质量,使得质量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主动性。XXXX公司意识到“人才是企业活力之源,质量是竞争力之本”,质量事故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补偿费用,意味着企业的损失,甚至是灭亡。XXXX公司按照“内筑平台、外建通道”的原则,把为员工搭建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作为质量激励的重要手段,以真诚感人,以环境化人,建立了一整套的质量激励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通过对上海XXXX有限公司现有质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工艺流程的研究,对比总部管理模式得出此课题来源。 1.3现状及改善机会分析 在上海XXXX创业初期,XXXX仅仅作为XXXX在亚太地区的一家销售服务公司,其产品研发及生产主要有工厂负责,而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XXXX面临了产品提供及产品研发及应用的瓶颈;由此企业高层决策于2002年上海建立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工厂,而由此拉开了企业步入质量管理的新阶段,对此公司制定了以体系管理为基础,以项目管理模式为运行单位的基调,逐步建立发展企业。而进入2008年中国人力资源危机,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企业明显感觉到质量管理上得困难,随着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其愈发困难;由此企业分析了公司现有质量状况,并比对总部及国内优秀企业的质量激励机制,从中发现改善的契机! 1.3.1 现状描述 工厂为了控制质量来提高效率,特制定以下几条奖罚制度: 1、半成品物料返工率不得超出10%以上,如超出10%以上的,不用换材料的情况下,按工序表的单价双倍扣款,如要更换物料的,按物料价格赔偿,没有超出10%的需要更换物料的,要组长写补数单才能给予补数,给开料组长存底,作为每个月奖罚参考数据 2、在返工率超出10%以上的,由当事人同组长一起在非正常上班时间返工(如中午、晚上下班后),如当事人不愿意返工,由当事人扣款出来给返工者的工资。返工者另由组长安排 3、凡返工率每个月下来在5%以内的员工,工厂给予奖励100——300元,优秀者奖励将更高。 4、成品返工每月不得超过当月生产总数量的10%,如超过10%以上的,组长将相应扣款,如果每月的成品返工率在5%以内的,给予奖励。 5.所有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数据以包装QC、半成品QC和开料数据为准,每天QC的返工数据都要清晰,不能作弊,否则扣款50元每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发现此传统的奖惩激励管理机制生效细微,而其导致的反作用是导致离职率的攀高。 1.3.2 改善机会分析 研究比对总部质量激励机制,发现在模仿总部的管理模式存在基本的国情差异,是的采用此方案上欠缺条件;其一,公司为百年发展企业,其原材料至成品出货采用one house模式,而上海工厂多采用采购模式完成零部件的供应,生产计划协调条件存在差异;其二,工厂为当地企业,多采用本地化的的员工,而上海的地理位置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区域,是的许多企业无法采用本地化的员工;其三,工人大多为10年至20年工龄的老员工,其员工成长的历程多为再次培训再培训,实践加学习的公司无形宝贵资产,而上海XXXX员工多为朝阳型,且由于公司资源的限制性,导致在职学习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