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模式的形成.ppt

发布:2016-06-07约4.77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学指导 1.中国原始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2.中国南北方饮食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何启示? 3.我国古代农具经历了怎样的改进?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有何体现? 4.我国古代水利设施是如何逐渐完善的? 5.我国古代农耕方式是如何演变的?怎样评价自耕农经济?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三、水利工程——农业环境的改良 体验高考 (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自告奋勇 总结从春秋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 生产力 耕作方式 农耕工具 曲辕犁(标志步犁定型) 唐朝 牛耕推广 西汉 铁农具(重大事件) 出现牛耕(铁犁) 春秋 战国 木、石、骨、蚌为主,青铜农具出现 商周 四、耕作方式 低下 大规模简单协作 提高 私有土地出现 自耕农经济 (中国传统 农业社会的 基本模式) 进一步提高 耕作方式的变化 黄梅戏《天仙配》 思考:自耕农何以出现?有何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从中分析自耕农经济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 白居易《朱陈村》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 2.自耕农经济的特点 ①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 ②分工简单——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 3.评价: ①比较稳定 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优点: 弊端: ①比较劳苦 ②比较脆弱 ③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 ④人地矛盾 生态环境遭破坏 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代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 (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体验高考 产业结构: 生产模式: 经营方式: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 农业的起源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水利工程 构建知识结构 农业的起源 产业结构: 生产模式: 经营方式: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水利工程 构建知识结构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地理环境;生产工具; 水利工程;耕作方式; 国家政策;经验积累; 劳动人民; 勤劳智慧;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众多文明古国中, 很早就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农耕文明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既得益于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也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