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讲义14–团体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日本学者三偶等人抓住了领导功能的两个取向,组成四种领导类型,每一种取向分成高低两种水平: P表示领导行为的工作取向高。 p表示领导行为的工作取向低。 M表示领导行为的人情取向高。 m表示领导行为的人情取向低。 三偶把上述四项领导功能组合为四种类型: ? PM(工作取向与人情取向均高)。 ? Pm(工作取向高而人情取向低)。 ? pm(工作取向与人情取向均低)。 ? pM(工作取向低而人情取向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徐联仓等人根据日本三偶教授所提供的PM分析的材料,在北京A厂和鞍山B矿进行试点调查,B矿与日本标准几乎完全吻合,A厂在M方面较差,而在P方面也接近日本水平。 2. 领导人的心理品质 ? 采用比较法研究领导人的心理品质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团体领导人本身必定具有某些普通人所缺乏的人格特征。在20世纪头二三十年内,一些心理学家纷纷研究。 ? 伯德研究,归纳出几十种领导人与被领导人之间有差异的特征。一些心理品质在许多团体领导人中有共同性,即智力、主动、幽默、外向。其中智力这一特征的一致性最高,即各团体领导人的智力一般都高于被领导人的平均智力。 第14章 一、团体及其分类 1. 团体的特征 ? 定义 团体,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 团体不等于几个人聚集在一起。 ? 团体不同于集合体,团体的一人显著特点是团体内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并发生相互影响。 ? 团体内每一成员都在团体内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 ? 团体内各成员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有共同的目标。 2. 团体的分类 凡相对稳定、人数不多,为共同目的而结合的成员直接接触的联合体,称为小团体。它有共同目的,全体成员为此目的作共同努力。 ? 小团体和小小团体 ? 不超过30—40人。 ? 家庭、工作小组、班级等都可以看作是小团体。 小小团体人数不多,一般有2—7人。小小团体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共同体,同时还属于某个小团体。 ? 假设团体和现实团体 ? 名义上存在的人们共同体,称为假设团体。 ? 现实团体,是实际存在的联合体,成员间有着实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是有目的、有任务的联合体。 ? 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 正式团体根据定员编制、章程或其他 正式文件而建立。有公事往来,由文件明文规定的,有从属关系或平行关系,执行任务中的责任有大有小。 ? 非正式团体,是在心理动机上的方向一致——同情、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承认权威、个别人威望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条文规定,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3. 团体的心理效应 个人在团体中接受团体的影响,产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效应:即团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团体的支持力量。 同一团体成员能一致对外,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这就是一种归属感。 ? 团体的归属感 ? 归属感在一定的情境下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如受到外界压力,受到敌人的威胁与侵略时。 ? 一个人同时会属于许多不同的团体,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某一最主要的团体的归属感最为强烈。 团体内各个成员对一些重大的事件与原则问题,都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这就是团体的认同感。 ? 团体的认同感 ? 团体的认同感往往会相互影响,潜移默化。 谢里夫实验 当一个人表现出符合团体规范,符合团体期待的行为时,团体就会给予他赞许与鼓励,以支持其行为,从而进一步强化他的行为。 ? 团体的支持力量 并不是任何团体都能对其成员的行为发生支持作用。发生支持作用,有两个先决条件。 ? 成员本人对自己所属团体的态度是肯定的,即热爱自己的团体,团体对成员有一定的吸引力。 ? 个人认为自己所属团体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地位与威信,个人希望团体来支持自己和表扬自己。 团体的心理效应有知、情、意三方面。 4. 良好团体的心理学原则 整体、个体、目标统一起来,保持一致,这称为目标整合。 ? 目标整合原则 ? 总目标应该包括和满足个体的需要与愿望,使个体目标在团体内得以实现。 ? 各个个体目标必须与整体目标一致,或趋向于统一,发生矛盾时,应以整体利益为重。 目标整合原则指两方面: 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关系往往有四种类型。 志趣相投是指成员在动机、理想、志向、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基本一致。上述心理品质是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和个人积极性的源泉。 ? 志趣相投原则 志趣相投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 共同的志趣可以保证成员们有相似的态度,步调一致,协作互助。 ? 共同的志趣可以保证成员们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 心理相容是指团体中成员与成员、成员和团体、领导和群众、领导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 心理相容原则 心理相容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 心理相容是团体团结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团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 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