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淀高三一模生物部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淀区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生物)
2016.4
1.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 )
A.特有蛋白合成 B.核基因转录mRNA
C.摄取并分解糖类 D.细胞核全能性丧失
2.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会引起
A.大脑皮层冷觉感受器兴奋 B.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
3.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500bp之间 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10号确定反应体系等对结果没有干扰
4.密林雄峰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雄峰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密林雄峰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雄峰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雄峰的盗蜜频率
5.在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的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解离以获得原生质体
B.用聚乙二醇诱导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融合
C.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杂种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
D.经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29.(16分)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的大鼠生存率,得到图1所示实验结果(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
(1)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脏时,供体肝作为 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 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
(2)移植后,三天内死亡的大鼠不计入生存率统计范畴,以排除 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丙组结果说明 。由实验结果分析, 组大鼠肝脏移植后出现了“免疫耐受”。
(4)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耐受”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上述三组大鼠血清中淋巴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分析,甲组大鼠在第3~7天IL-2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与该组大鼠出现 反应相一致,推测IL-2能够 甲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②乙组大鼠在第3~5天IL-2表达量很高,并且发现大量T淋巴细胞的凋亡。由此推测,乙组大鼠手术后3~5天高表达量的IL-2的作用是 ,从而建立“免疫耐受”。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用 的L品系大鼠重复乙组实验,并与甲、乙两组大鼠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5)免疫抑制剂常作为器官移植的手术后用药,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依据“免疫耐受”的研究,你认为既能克服免疫排斥,又能避免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新的医学途径(或设想)可以是 .
30.(18分)研究人员发现,M和P两个品系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育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用两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 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与 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 .
(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 ,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