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及静电接地的培训.ppt

发布:2017-05-03约5.64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结论 保护(直接)接地主要应用于中性点不接地或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IT系统)。 保护(通过PE或PEN)接地,主要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TN系统)。 * 注意事项 重复接地 接地电阻 (直接)接地和(通过PE或PEN)接地不能混用 接地导体截面 * 第三章 应用与类型 * 三种方式: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 TN-S——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宜用于独立附设变电站的车间。也适用于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通信局站等。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呈零电位——最“干净”的系统。 TN-C-S——宜用于厂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场的所及民用楼房。 TN-C——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 第二部分 化工石油化工静电接地技术 第一章 静电接地的概念 第二章 静电接地的模型 第三章 静电接地的应用防护的应用与类型 第四章 静电接地的相关规定 * 化工石油化工静电接地技术 第一章 静电接地的概念 工业静电的产生: 工业静电是在工业生产,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产生静电的根源存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环境中; 主要产生途径:1)同类或不同类物体间紧密接触后迅速分离(如敲击,碰撞);2)物体上附着了带静电的微粒(如化纤工作服带点);3)通过感应或极化作用,使不带电的物体起电(如电磁感应带点) 静电起电、积聚和消散 静电起电--由于物体的接触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原因,使物体正负电荷失去平衡或电荷分布不均,而在宏观上呈现带电的过程。 静电积聚---由于某种起电因素使物体上静电起电的速率超过静电消散的速率而在其上呈现静电荷的积累过程。 静电消散---带电体上的电荷由于静电中和、静电泄漏、静电放电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过程。。 * 化工石油化工静电接地技术 带电区至大地,整个系统的总电阻值为静电泄漏电阻,而由设备外壳至大地的电阻称为静电接地电阻,接地体至大地的电阻称为接地体对地电阻。 * 第二章 静电接地的总则 静电接地 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配管、设备、储运、通风、电气等专业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并采取以下7条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1.改善工艺----改善工艺操作条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量产生静电荷。 2.防止静电积累--- 防止静电积聚,设法提供静电荷消散通道,保证足够的消散时间,泄漏和导走静电荷; 3.设备选择-----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的静电消除器械,对带电体上积聚着的静电荷进时行中和及消散; 4.屏蔽袋电体----屏蔽或分隔屏蔽带静电的物体,同时屏蔽体应可靠接地; 5.优化设计-----在设计工艺装置或制作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高能量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未接地的孤立导体(如浮球阀/浮球液位计的浮子等) * 第二章 静电接地的总则 6 .改善环境----改善带电体周围环境条件,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以外; 7.防止带电-----防止人体带电; 静电接地的范围:在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设备、管道、操作工具及人体等,有可能产生和积聚静电而造成静电危害时,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在进行静电接地时,必须注意下列部位的接地: 1 装在设备内部而通常从外部不能进行检查的导体; 2 装在绝缘物体上的金属部件; 3 与绝缘物体同时使用的导体; 4 被涂料或粉体绝缘的导体; 5 容易腐蚀而造成接触不良的导体; 6 在液面上悬浮的导体。 * 第二章 静电接地的总则 静电接地的一般规定: 1.经常产生静电的场合: 从管道和软管口喷出的蒸气、空气或气体,化工溶剂液体,而这时的蒸气中带有水份,空气或气体流中含有微粒物质 运转中的非导体传动皮带或输送皮带(如包装机辊道) 行驶中的车辆 搅拌与混合物料,研磨时 刮削和破碎物料时 进行着相互接触并改变相对位置的运动物体。通常这些物体为不同的液体或固体(如卸料,输送泵等) * 第二章 静电接地的总则 2静电接地方式 * 根据物体的类型采取静电接地方式 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 人体与移动式设备应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进行间接静电接地 静电非导体除应间接静电接地外,尚应配合其它的防静电措施 第二章 静电接地的总则 静电接地的一般规定: 静电接地端子和接地板: 1.设备、管道外壳上预留出的裸露金属表面;2.设备、管道的金属螺栓连接部位;3.接地端子排板;4.专用的金属接地板; 专用金属接地板的设的要求: 1 金属接地板可焊(或紧固)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