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2.doc

发布:2017-03-30约2.6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袁品良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诚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因此,我对教材的例题进行改编,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教学内容:苏教版 第十一册第73-74页例1,“练一练”与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能够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 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沟通与简单分数应用题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 认真阅读下面两条信息,想一想,要理解这些信息,哪句话比较关键?你又是怎样理解的?有何好办法? 1、五(1)班45名同学为了筹备班会活动,安排2/5的同学采购物品与布置教室,其余同学准备节目。 2、王大爷家有一块长30米,宽15米的地,其中2/9栽培花草,剩下的种植蔬菜。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预设两组信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展开归纳 (1)、阅读了这两条信息,你是否产生了问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板书: (2)、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哪些是可以直接计算的(教师在问题后打“√”做上标记)?请学生挑选这两个问题中的1个或全部进行计算。 (3)请学生交流刚才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的同时问学生是否有不同意见。 (4)讨论:这两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有何相同的地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让每个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三、深化比较 1、那么另外两个稍复杂的问题你们想不想作深入的研究?准备几个人一起研究呢? 你们可以同桌上两个人,也可以前后4个人,选择一个问题好好研究一下。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哪些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同时提问学生是否有不同意见。教师板书。 2、提问: ①比较一下,这两道题第二个问题的第一种解法与第一个问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第二种解法与它又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②第二个问题的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何不同?它们有联系吗?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畅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问题意识。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联系、比较、操作、交流、探索,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 四、归纳提炼 通过研究,今天研究的分数应用题有何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板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五、内化应用 1、将例1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一练两道题。指名板演后说说思考过程(含不同方法)。 3、口头列式 (1)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吨,还剩多少吨? (2)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还剩多少吨? (3)某食堂运来4/5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1/4,还剩多少吨? 提问:解答这三道题后你有哪些体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题并说出解题意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方法中,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得以进一步的升华,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使所学知识在感悟中逐步形成。]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七、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 1、2、3、4 挑战题:200米比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