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2025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个朝代的文学被称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唐诗”?()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A
2.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答案:A
3.《离骚》是以下哪位诗人创作的?()
A.屈原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答案:A
4.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A.井底之蛙
B.亡羊补牢
C.杯弓蛇影
D.狐假虎威
答案:A
5.以下哪个汉字的部首是“口”字旁?()
A.吐
B.吞
C.叶
D.叫
答案: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6.《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
答案:曹雪芹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
8.《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故事,讲述了______等人的英勇事迹。
答案:吴用、晁盖
9.“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尚书
1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史记·太史公自序》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狼三则》
余尝游于西山,见一狼洞,有狼卧其中,洞口有草遮掩。余欲探之,狼惊起,走避于草丛中。余随而往,狼复走。如此者三,余遂舍之。
余思狼之所以走者,盖以其有草可蔽也。余乃拔草,使洞口开朗,狼遂不复走。余遂入洞,探其穴,狼在内,惊惧而死者三。
余既出洞,复思狼之所以死者,盖以其无草可蔽也。余乃悟,人亦如此。人之所以有畏者,以其有蔽也。蔽者,所以庇身也。人若无蔽,则无所畏矣。
11.请解释“余尝游于西山”中的“尝”字。
答案:曾经
12.简述文章中狼三次逃跑的原因。
答案:第一次是因为发现有人靠近,第二次是因为草丛遮挡,第三次是因为洞口开朗,无法藏身。
13.文章通过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人之所以有畏,是因为有蔽。蔽者,所以庇身也。人若无蔽,则无所畏。
四、作文题(30分)
请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字数在400600字之间,内容丰富,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