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9淋巴细胞.ppt

发布:2017-05-23约5.78千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B淋巴细胞 学习目标 掌握T、B细胞重要的表面分子及作用 掌握T、B细胞的功能 熟悉分群方法及各群概况 第一节 B淋巴细胞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发育 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BCR是mIg。编码BCR的基因在胚系阶段以分隔的、数量众多的基因片段的形式存在。 人 Ig重链基因在14号染色体 轻链基因在2号和22号染色体上 在重组酶的作用下,在众多的V(D)J基因片段中将1个V片段、1个D片段(轻链没有D片段)、1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成V(D)J连接。 等位基因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等位基因排斥: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达,先重排成功的基因抑制了同源染色体上另一等位基因的重排。 同种型排斥:指κ和λ轻链间的排斥 BCR多样性的原因 重组 连接 体细胞高频突变 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Immuture B cell 克隆删除 受体编辑 无能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B cell receptor,BCR) mIg:不成熟B细胞表达mIgM 成熟B细胞表达 mIgM与mIgD 功能:结合特异性抗原 Ig?(CD79a)/Igβ(CD79b) 胞浆区有ITAM基序。 功能: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 的信号 参与Ig从胞内向胞膜的转运。 (二)辅助受体 增强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三)协同刺激分子 CD40:组成性表达于成熟B细胞 CD80和CD86:表达于活化B细胞 其它 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协助活化的B细胞提呈抗原给 T细胞 (四)丝裂原受体 LPS 脂多糖 PWM 美洲商陆 三、 B细胞亚群 B-1细胞 B-2细胞 B-1与B-2细胞的异同 四、B淋巴细胞功能 产生抗体: 中和作用 阻断病原体与靶细胞结合 调理作用 Fc段 参与补体的溶菌或溶细胞作用 Ag+Ab-补体经典途径 ADCC Fc-FcR NK 提呈抗原 Molecular basis of direct allogeneic MHC recognition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T细胞是胸腺(thymus)依赖性淋巴细胞的简称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早期阶段 早期T细胞的主要表型为CD4-和CD8-(double-negative,DN) 第二阶段 前T细胞由双阴性分化为双阳性CD4+CD8+(double-positive,DP) 第三阶段 DP细胞经历阳性和阴性选择,发育为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 DP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被选择继续发育,否则凋亡。该过程使T细胞获得了识别自身MHC分子的能力。 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 胸腺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HC-I和MHC-II类分子,并与自身抗原肽形成复合物,SP细胞如能识别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即发生凋亡,否则继续发育成熟 通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二、 T细胞表面分子和作用 TCR-CD3复合物 CD4 和 CD8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丝裂原结合分子 其他 (一)TCR-CD3复合物 1、TCR:T细胞抗原受体 *只能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 胞浆区短,不能转导活化信号 * 识别有双重特异性 转导T细胞的第一活化信号 (二)CD4 和 CD8分子 CD4分子:结合MHCⅡ类分子β2结构域 CD8分子:结合MHCⅠ类分子α3结构域 HLA-I类分子: a链: a1, a2, a3, 跨膜蛋白 b链: b2m (15号染色体编码) HLA-II类分子: a链: a1, a2, 跨膜蛋白 b链: b1, b2, 跨膜蛋白 1.CD28和CD152(CTLA-4)--B7的配体 B7包括 B7.1(CD80) B7.2(CD86)表达于APC CTLA-4胞浆内有ITIM基序,转导抑制性信号 2 .ICOS 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与CD28有同源性 配体为B7-H2 在CD28之后起作用,调节活化T细胞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T细胞增殖。 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 配体CD40,表达于APC 促进抗原提呈细胞活化及T细胞活化 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