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历史下册重点知识概要.doc

发布:2016-04-21约9.0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三历史下册重点知识概要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爆发时间:1917年11月(起义发生在俄历十月,因此称 “十月革命”) 2.爆发地:彼得格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1917年11月,在列宁第1课 领导下,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 俄国十月革命 冲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起义很快取得胜利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俄国二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实施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面临的主要 经济上:在苏俄实施 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新经济政策 开始实施时间:1921年 一、列宁的探索 特点(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治上:建立苏联(苏联成立于1922年底,它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 苏联的标志 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后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 经济上: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 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这两 20世纪二三十 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 年代的成就 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 政治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 会主义国家”。 二、斯大林 形成标志: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的探索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片面强调产值 弊端:形成斯大林模式 弊端表现 和产量,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从 (又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④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 耗和浪费了资源。 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存 在严重弊端,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的。 ①召开时间:1919年 ②召开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③操纵国:英、法、美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 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 二、巴黎和会 ④协约国与德国签订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的条约《凡尔赛和约》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⑤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 (注:《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①召开时间:1921—1922年 ②召开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③起主要作用的国家:英国、美国、日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