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乳腺癌的手术发展;一、残忍的乳房切除; 在西方宗教绘画中,阿加莎通常以手捧一个盛有她的乳房的托盘的样子出现。 她是和圣母玛利亚一起在基督教常典弥撒受到纪念的七个女圣人之一,现在也作为乳腺癌患者的守护之神。直到今天,每年2月5日,在地中海西西里地区还会有盛大的活动来纪念她的殉道。;二、乳腺癌认识的历史; 三、乳腺癌手术的经验探索
公元前400年,医学家Hippocrates认为任何手术治疗都难以使乳腺癌奏效。
公元200年Leonide首次施行以烙铁烧灼止血进行了乳房切除。同时,Leonide或许还是第一个记录了乳腺癌转移到腋窝的人。 直到1757年,Henri Le Dran提出癌首先经淋巴管转移到区域淋巴结,然后进入全身循环,也即癌的早期阶段是一种局部疾病的理论,从而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局部起源理论的确立,推动了根治性手术的探索和发展。
; 大约在1894年 Halsed和Meyer分别提出了乳腺癌根治术,又称Halsted术式。Halsted根治术的成功实施及广泛应用让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从10%-20%提升至40%-50%。; 从Halsted经典根治术到今天,已经有109年的历史,经历了四个历程:
1.19世纪末的Halsted根治术;
2.20世纪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
3.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
4.70年代的保乳手术;
乳腺癌的最佳手术一直是争论和研究的热点。;
四、乳腺癌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
1、乳腺癌根治术
19世纪后期,在越来越多解剖学理论支持和一些成功的手术经验基础上,美国医生William Stewart Halsted(1852-1922年)和Willy Meyer (1858-1932年)分别在1890年和1894年先后在论文中提出了乳腺癌根治术。这种将患癌乳房、胸大小肌和腋窝淋巴节在内的组织整块切除的根治术又被称为Halsted术式。
;该术式的推出,使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由同时期欧洲报道的51-82%降到6%,3年生存率达到45%。在随后近80年中,Halsted根治术被作为乳腺癌外科手术的标准术式而在全世界广泛施行。;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在20世纪早期,在广泛推行Halsted根治术的同时,由于内乳淋巴结的发现和肿瘤病理学的发展,为了彻底清除病灶、减少复发,认为对可能产生转移的途径和部位均应给予预防性清扫,于是又提出了扩大根治术的概念,将切除范围扩大到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淋巴结甚至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此类手术虽进一步降低了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但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由此带来患者生存质量损害也极为显著。; 五、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至20世纪中叶,对乳腺癌的认识日渐深入,同时放射治疗方法也日渐成熟。如何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局部组织损伤成了新的探索方向。; 1975-1978年阿拉巴马实验:患者分别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随访10年后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别(根治术组71%,改良根治术组64%),但改良根治术手术范围却相对地缩小,从而较好地保留了上肢的运动功能,同时上肢水肿发生率也较低,在形体效果和上肢功能方面,改良根治术均优于根治术。
; 而据美国外科医师协会的资料,1950年Halsted根治术占全美国乳腺癌手术的75%,1970年约占60%,而到1972年则降至48%,1977年降至21%,到1981年则仅占所有乳腺癌手术的3%了。与此同时,改良根治术则由1950年的5%上升至1972年的28%,到1981年上升至72%。; 六、单纯乳房切除术
基于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乳腺癌妇女都需要进行乳腺癌根治术,1963年,Kennedy 首先报道了切除全部乳房组织和胸肌筋膜、但不切除胸肌和腋窝淋巴结的单纯乳房切除术。1969年,Kaae等比较了单纯乳房切除术加术后放疗、扩大的乳腺癌根治术加放疗两种治疗措施,结果显示两者有着相似的总体生存率。; 七、保乳手术
到20世纪七十年代,破坏性更小的改良根治术已成为乳腺癌手术的主要术式。但随早期诊断技术及放、化疗治疗水平的持续进展,尤其是认识到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的本质及在多数病例可出现早期血道播散等证据,使得广泛性破坏手术的必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接受并积极支持“缩小”手术,并开始了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的探索。从此,乳腺癌组织切除加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的乳腺癌保乳手术成为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