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pptx
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分类;2.根据阻滞部位分类。
(1)心房内阻滞:希氏束电图表现为P—A间期延长(正常值25~45ms)。
(2)房室结内阻滞:希氏束图表现为A-H间期延长(正常值60~130ms)。
(3)希氏束内阻滞:希氏束电图表现为H—V间期延长(正常值35~55ms)。
(4)束支内阻滞:希氏束电图也表现为H—V间期延长,但伴随束支阻滞图形。
3.根据阻滞与频率相关性分类。
(1)快频率依赖性阻滞:又称为3相阻滞,在心率增快时出现。
(2)慢频率依赖性阻滞:又称为4相阻滞,在心率减慢时出现。
(3)非频率依赖性阻滞:又称为间歇性阻滞,房室阻滞的出现与心率快、慢无关。;发生机制
;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A-Vblock;心率与PR间期关系;;;临床意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Vblock;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Vblock;;临床意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Vblock;;;阻滞部位;;;因其病变部位几乎发生在希氏束或束支内,极易发展为三度房室阻滞,故需植入双腔起搏器。;;;;因其病变部位几乎发生在希氏束或束支内,极易发展为三度房室阻滞,故需植入双腔起搏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Vblock;(1)房室交接区传导组织的绝对不应期异常地延长,并占据了整个心动周期。
(2)房室交接区传导组织连续性中断:心脏手术后所出现的永久性三度阻滞,与手术中损伤、切断或结扎了房室结、希氏束或束支有关;若是短暂性三度阻滞,则与术后传导组织水肿、无菌性炎症有关
(3)先天性三度房室阻滞,与房室交接区传导组织存在先天性缺陷有关。
(4)射频消融术损伤房室结:对房室结双径路进行射频消融时,可引发短暂性或永久性三度房室阻滞。;可发生在房室结(约50%)、希氏束或束支内,阻滞部位的确定与高度房室阻滞一样,主要依据既往窦性QRS波形和逸搏QRS波形的特征进行判定。;逸搏与逸搏心律;①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心脏按窦房结的节律活动,。
②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组织并不表现出其自身的自律性,只起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20~40bpm);;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Vblock;;1.52s
39bpm;;结论:1.窦性心律;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交界性逸博心律
分析:如图所示,P波在I、II、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心房激动为窦性心律;P—P匀齐,R—R匀齐,PR无关,且P—P频率高于R—R频率,由此判定其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形态正常并且频率缓慢表明其心室激动来自交界区,为缓慢型交界性逸博心律.;除先天性三度房室阻滞外,后天性三度房室阻滞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若阻滞部位发生在房室结内,逸搏起搏点位置较高且频率较快者,则预后相对较好;若阻滞部位发生在希氏束、束支内,逸搏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40次/min,则预后较差,应及时植入起搏器。;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阻滞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粗颤型)伴缓慢心室率
(2)三度房室阻滯
(3)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38、41次/min)
(4)提示洋地黄中毒;;;窦房传导阻滞(sinoatrialblock);分型;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1)P-P间距逐渐缩短,直至一次窦性激动不能传入心房,出现一次漏搏;
2)含有脱漏的长P-P时距小于任何两个短P-P时距之和,如此周而复始。;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1)在规则的窦性P-P时距中突然出现一长间歇,其间无P-QRS-T波群;
2)长的P-P时距为短的P-P时距的整倍数。
;结论:1.窦性心律
2.二度二型窦房传导阻滞
分析:如图所示,P波在I、II、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第3个P—P间期突然延长,为正常P—P间期的整数倍,由此判定其为二度二型窦房传导阻滞.;结论:1.窦性心律
2.二度二型窦房传导阻滞
分析:如图所示,P波在I、II、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第5个P—P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