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阐释学视角下《论语》三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pdf

发布:2017-07-19约20.99万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论语》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本文选择理雅各、辜鸿铭、王 福林三个不同时期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翻译离不开译者对原文本的阐释,是一个理 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是对原文的接受,解释则是对原文的阐释。 哲学阐释学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将“时间”与“历史”引入文本阐释中。伽达默尔则进 一步提出“偏见”和“视域”的概念,并指出任何阐释都逃脱不了主观的“偏见”,完 全的客观的阐释是不可能的。阐释视域是随着“偏见的改变而不断发展的,是一个持 续不断的过程。本文运用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四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以 及“补偿,对所选三个译本进行了详细分析,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揭示了差异形 成的原因,同时探讨了典籍翻译的评价标准问题及复译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论语》的认识和接受水平也在不 断发展。所以《论语》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新研究,重新翻译。这就出现了《论语》复 译的现象。《论语》的复译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表现。《论语》 的复译非常必要。复译不仅使人们对《论语》的理解更加精确,而且使其更加广为流传 并且流传的更加深远。依据哲学阐释学,翻译的本质是阐释。所以,在评判译文时,一 方面应当允许不同译者对原文本的不同解释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尊重原文本的意 向性,使我们的解释尽可能接近作者原意。 关键词:阐释学,论语,复译 III ABSTRACT LunYuhasbeentranslatedinto versionsindifferent andhasbeen allover many languages spreading theworld.Thisthesischoosesthree versionsof and Fulinofthe English Legge,GuHongmingWang differenttimestohasa isabidirectionalof and comparativestudy.Translation understanding process and onthetranslator’S of this representationdependent interpretationthe嘶ginaltext.Duringprocess, text. is ofthesource is ofthesource reception text,whileinterpretation understanding explanation ofmodern the Heidegger,therepresentative of such that hermeneutics.Gadamer,further study putsupconcepts no can andforan i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