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_T 1675-2024 甜菊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CCSB39
江苏省地方
标准
DB32/T1675—2024
代替DB32/T1675—2010
甜菊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steviaproduction
2024-01-09发布2024-02-09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出
发出
布版
Ⅰ
DB32/T1675—2024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地环境 1
5扦插育苗 1
6移栽 2
7田间管理 3
8病虫害防治 4
9采收 4
10生产档案 5
附录A(资料性)甜菊主要病虫害药物防治及使用安全间隔期 6
Ⅲ
DB32/T167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2/T1675—2010《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与DB32/T1675—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产地环境条件(见第4章,2010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扦插育苗,增加了苗床准备(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6.2.1.1);
——更改了施肥整地,对底肥施用和作畦进行调整(见6.2、6.3,2010年版的6.2.2.2);——更改了移栽技术,增加了移栽深度(见6.7,2010年版的6.2.2.4);
——将适时打顶更改为适时摘心,调整摘心次数(见7.3,2010年版的6.2.3.3);——更改了水分运筹,增加了合理排灌(见7.4,2010年版6.2.3.1);
——更改了合理追肥,增加肥料种类(见7.5,2010年版6.2.3.4);
——更改了病虫防治,更新了“主要病虫害药物防治方法”(见附录A,2010年版的6.2.4);——删除了产品产量指标(见2010年版的第5章);
——删除了品种选用(见2010年版的6.1);
——删除了老根越冬繁苗(见2010年版的6.2.1.2);——删除了移栽苗规格(见2010年版的6.2.2.1);
——删除了“包装、贮存和运输”(见2010年版的6.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园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台市浩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佟海英、杨永恒、杨玉萍、原海燕、王国平、孙玉明、张婷、徐晓洋、张永侠、刘清泉、王银杰、李光付、黄苏珍。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DB32/T1675—2024
甜菊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甜菊(Steviarebaudiana)生产的产地环境、扦插繁殖、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等。
本文件适用于以无性系为种苗的甜菊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要求光照充足,排灌条件良好,土层深厚,耕作层≥40cm,有机质含量≥1%,土壤pH6.0~8.0,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或轻黏土。甜菊生产应轮作换茬,连作时间不超过2年。
5扦插育苗
5.1扦插时间
2月上旬~5月上旬。
5.2苗床准备
5.2.1设施
钢构大棚应具备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