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牙拔除术的并发症-同济口腔医学课件.ppt

发布:2017-09-25约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拔牙创的愈合 愈合过程(四个阶段) 一、拔牙创出血及凝血块形成 15min 保护创口/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正常愈合 脱落/质量不佳—拔牙创感染/疼痛 愈合过程(四个阶段) 二、凝血块机化 牙龈组织收缩/拔牙创变小 24h 开始机化 3d-20d纤维结缔组织 愈合过程 三、骨组织修复 6d开始形成新骨 30d新骨充满牙槽骨 3mo完全形成骨组织 愈合过程 四、上皮覆盖拔牙创 3d牙龈上皮向血凝块表面生长 4w内上皮愈合完成 愈合过程 临床上 1w牙槽窝内形成肉芽组织 1-2m牙槽窝平复,有新骨形成 3-6m重建过程完成,正常骨结构 第五节 牙拔除术的并发症 一.牙拔除术中的并发症 ㈠软组织损伤 ⒈牙龈撕裂 原因: ⑴ 分离不彻底 ⑵ 牙钳夹住 后果: ⑴ 术后出血     处理: ⑴ 及时发现,再分离       ⑵ 撕裂后缝合 ㈠软组织损伤 ⒉下唇损伤 ⒊行翻瓣手术时粘骨膜瓣被撕裂 ⒋软组织刺伤 ⒌使用骨钻去骨或分冠拔牙时将邻近软组织卷入 ㈡牙槽骨折断 原因:突然使用暴力致頰侧骨板折断。 常见牙位: 上颌尖牙 :唇侧骨板薄,牙颈部骨增厚,根阻力大 上颌第一磨牙: 頰,腭根分叉大,頰侧骨板薄 上颌第三磨牙:上颌结节骨疏松,与骨粘连 ㈡牙槽骨折断 处理:如骨板折断后一半以上已无骨膜附着 --最好去除 如折断骨片大部分有骨膜膜附着可将其复合 --使其愈合 ㈢口腔上颌窦交通 原因: ⑴解剖因素: 根尖与上颌窦仅有一薄层或无骨相隔 ⑵操作因素:取断根时用力不当 ㈢口腔上颌窦交通 后果:上颌窦感染,口腔上颌窦瘘 预防: ⑴上颌磨牙拔除困难时,用翻瓣去骨及分根法拔除。 ⑵疑上颌窦穿孔时,用捏鼻鼓气法检查。 ㈢口腔上颌窦交通 处理: ⑴小穿孔(≤2m) ① 常规处理 ② 抗生素 ③ 勿用鼻腔鼓气 ⑵中穿孔(2~6mm)    ① “8”字形缝合 ②鼻腔喷雾可以减轻充血的药剂 ⑶大穿孔(>6mm) ①转移临近组织关闭穿通口 ②术后注意事项(同上) ㈣下颌骨骨折 原因: 下颌角部骨折 下8阻生 原来就存在病理性骨质疏松状态。 ㈤颞下颌关节脱位 原因:操作时间长,习惯性脱位 防治:左手支持 ㈥邻牙或对颌牙损伤 ㈦神经损伤 鼻腭神经和颊神经损伤 颏神经损伤 原因:颏孔周围的手术 预后:与神经是否切断与关。 预防:必须作翻瓣手术时,垂直切口应尽可能位于前方。 舌神经损伤 原因:远中切口偏舌侧 ㈦神经损伤 下牙槽神经损伤 原因:拔下颌阻生智齿时发生。 预后:导致下唇及颏部麻木或感觉异常有望在半年内恢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恢复。 ㈦神经损伤 下牙槽神经损伤 预防:⒈ 术前X线评估       ⒉ 取断根技术    治疗:⒈予预防水肿及减压药       ⒉予促神经恢复药       ⒊理疗 ㈧断根或牙移位 ⒈断根进入上颌窦或下颌管 ⒉上颌第三磨牙断根进入颞下间隙 位置:多在翼外板的外侧、翼外肌的下方。 原因:上颌结节骨质疏松,用力不当时,断根或牙突破骨板和骨膜被推入颞下间隙。 处理:6周后,牙可被纤维组织包绕而相对稳定。此时再进行手术。 ㈧断根或牙移位 ⒊进入下颌舌侧骨膜下或穿破骨膜进入舌下间隙或下颌下间隙 原因:下颌骨舌侧骨板越向后越薄,用力不当。 预防:避免使用向根方的压力 处理:⑴在骨膜下,手指压回牙槽窝内取出       ⑵在骨膜下,手指固定,止血钳钳取       ⑶进入间隙内,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