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选修课
生活中的经济学
结
业
报
告
书
学生姓名: 陈茂梅
学 号: 201103040215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任课老师: 马晓芸
序 号: 39
2012年 12 月
第一部分(40分):从以下4题中任选2题作答。
1. 上大学的成本并不仅限于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还包括求学期间放弃工作收入的机会成本。你赞成先上大学还是先工作?为什么?如何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阐释?
2. 许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有些东西不行,比如胃口、睡眠以及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金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比如富人花100元就比不上穷人花100元那么开心。谈谈你对边际效用会递减规律的认识。
3.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请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述。
4.以生活中的价格战、污染等现象为例,谈谈你对“纳什均衡”的认识。
我选择回答第一题和第三题
1. 上大学的成本并不仅限于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还包括求学期间放弃工作收入的机会成本。你赞成先上大学还是先工作?为什么?如何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阐释?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我赞成先上大学再找工作。因为有些人看到的上大学的成本很大,同时是没有收益的。期间不只是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而如果在大学四年换成工作,则四年的反而是收入上万,如果按照普通的金钱的对比,认为上大学相对于从事工作所得到的收入,则产生了较大的机会成本。也就是简单的举例来说,上大学四年学费8万,收益为-8万。如果工作的话四年收益5万,则机会成本量为13万。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肤浅的显成本计算,还有很多隐成本没有算进去。假设我们选择放弃大学而去工作,其实机会成本更大,工作期间我们失去了大学生活,失去与同学的交往,失去学习知识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内在休养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能力和魅力的机会,失去很大机会,这些加起来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上大学四年的时间,虽然我们损失了8万的学费,但是如果我们能力提高了,技术提高了,四年后的就业就可以年薪一年一一年高,并且成倍的增长。这样长久看来,上学获得的利益更多。
所以我选择先上大学后就业。
3.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请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述。
答:在这个故事中,由于农户提前泄露了自己的意图,导致鸡提前吃老鼠药,鸡死了农户也不能吃它,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在这个例子中,一个的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中引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就像一样,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参与选择的人数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会失去作用很多时候,当我们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都只考虑了对于自己单方面的最优方法,往往会忘记掉综合所有因素自己的最优做法。这样一来,貌似我们个人能够获得比较大的价值,可是却恰恰忽略掉了倘若对方用同样的思维的话,就可能会出现自己最不想要的结果狭义的思维限制了本应该豁达的视角大多数人都能够,这个社会上的价值冲突应该会减少很多,那么每一个人的价值又都会倍增很多了吧
第二部分(40分):选择你感兴趣的某种生活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评述,不少于2000字。
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生活现象中可以发现很多经济学原理的存在,只要我们仔细发现和思考。如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接触着广告,电视上,报纸,网络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其中不乏存在一些违法广告,违禁广告等,据了解,我们目前虚假广告泛滥程度高,虚假广告也在逐年增长。违法,违禁广告每年大数十万之多,虚假广告侵害了广告消费者与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导致市场信任危机。严重影响和扰乱了市场秩序,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损害广告主,广告公司等自身名誉与利益。为什么生活中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当前虚假广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有限理性经济人’的追求最大效益是虚假广告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说过,有了百分之一白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杀头的风险。所以源头是利润。“经济人”是指人都是利己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