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新闻学
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
肖 黎 倪娜
【摘要】VR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视角和方式,当VR技术走进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媒体的生产流程、叙事思路随之改变,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效果,也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获取新闻方式的既有认知。但是,VR新闻是否就是新闻存在的未来?在传媒圈各行各业都处于探索阶段的当下,本文以VR兴起的背景、VR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实践、VR新闻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VR 传统媒体 盈利模式
一、当新闻报道遇上虚拟现实:“VR+新闻”时代来临
探讨VR新闻之前,先来认识VR是什么。VR全称为“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这一概念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简单来说,VR是使用者借助先进的穿戴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交互。其中,VR头盔、VR眼镜等硬件设备较为常见,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设备。
VR是2016年最热的词汇,全行业都在谈论VR。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VR不仅吸引了影视、游戏开发商,还吸引了传统媒体的关注。新媒体冲击之下,传统媒体为谋新的出路,一直在探索着新的传播方式来激发受众的关注,寻找行业蓝海。VR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视角和方式,受到媒体的追捧并不让人意外。
国外媒体最先将VR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2015年,《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和美国广播公司等都进行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尝试。其中,《纽约时报》是探索VR的先锋。2015年11月6日,《纽约时报》推出首款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 VR”,同时向订户发放了100多万个谷歌纸板VR眼镜,并在谷歌平台上发布了一系列VR新闻短片。现在,NYT VR已经成为《纽约时报》传统新闻内容发布的“新出口”,也是出版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除此之外,BBC、ABC News、美联社等国外知名传统媒体也纷纷试点“VR+新闻”的模式,普遍发布了自己的360度全景视频内容,甚至推出了360度全景视频平台。
而在被称为“虚拟现实开肩元年(简称VR元年)”的2016年,中国媒体也开始拥抱新技术,“VR+新闻”时代来临。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就推出虚拟现实视频,“无死角”观察会场:而新华社出品的VR视角,带网友全面立体看两会。
如今“VR元年”已经过半,布局VR的媒体也越来越多。广电系企业SMG宣布战略投资美国顶级VR公司JAUNT,并联手JAUNT、微鲸合资成立JAUNT中国,构建从lP创意、拍摄制作、分发平台到增值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封面传媒与暴风魔镜正式同台亮相,双方宣告将打造全新的VR资讯平台;移动资讯平台ZAK-ER也正式推出了国内第一个VR新闻平台“威芽”,开放给所有媒体及个人。
二、VR在新闻领域里的运用:“眼见为虚”的新奇体验
传统新闻的报道方式以文字、图片为主要手段,当VR技术走进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媒体的生产流程、叙事思路随之改变,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效果,也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获取新闻方式的既有认知。俗话说“眼见为实”,VR新闻却以“眼见为虚”的体验感将受众带入新闻场景中,这种体验感更加客观真实、更加新颖,也更富感染力和冲击力。
“沉浸感”和“交互性”是VR最主要的特征。过去人们通过读报、看电视来获取新闻资讯,而VR推倒了由记者建立起的那堵“中间墙”,让受众离事件更近。受众通过头盔、眼镜等设备获取VR新闻时,做出的各种表情反应和身体语言也可通过VR设备记录并迅速反馈到传播者一方。这样一来,VR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方式,让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因此,打破时空限制的VR能弥补传统传播方式在信息表达上的不足。
2013年,美周传媒巨头甘内特(Gannett)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推出VR新闻《丰收的变化》,最早向观众呈现了虚拟现实新闻的魅力。2015年11月,《纽约时报》推出了首部时长为11分钟的360度全景视频《流离失所》,为用户展示了全球难民危机中,饱受战争蹂躏的三个孩子的故事。之后,美国广播公司推出《叙利亚之旅》,让受众“亲临”叙利亚……与单纯看文字和图片去想象新闻事件相比,逼真的视觉冲击和场景还原,无疑能让受众感受更深。因此,VR新闻的体验感不亚于“现场直击”,它所构建的虚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