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复习与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存量分析 流量分析 事前变量分析
事后变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4.请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2.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等现象,揭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3.答: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即期分析与跨时期分析、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分析法。
4.答:参考第二节。
(撰稿:刘天祥)
本章习题
一、概念题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 )
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
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
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
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
2.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
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
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
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
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
3. 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
A. 企业间接税
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
C. 公司利润税
D. 政府企业盈余
4. 经济学的投资是指( )。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厂房
C. 购买一台机器
D. 以上都是
5. 已知在第一年名义GNP为 500,如到第六年GNP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际产出上升40%,则第六年的名义GNP为( )。
A. 2000
B. 1400
C. 1000
D. 750
三、判断题
1. 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 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 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NP。()
5. GN P总量增加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四、计算题
1、假设GNP为 5000,DPI为 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消费为300,外贸赤字为100(单位10亿美元)。
试求:投资1,政府购买G。
2、某国 1989年、1990年的名义 GNP分别为 5 2010、54 650亿美元,而1989年、1989年的GNP核价指数分别为126.3%和131.5%(以1982年为基期),试求:
(1)这两年按1982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NP
(2)与上年相比,1990年的名义GNP、实际GNP的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
参考答案:
一、略
二、BBCDB
三、TTTTF
四、1、I=200 G=1100
2.(1)1989年的实际GNP=41179.7
1990年的实际GNP=41558.8
(2)名义GNP的增长率=5.08%
实际GNP的增长率=0.92%
通货膨胀率=4.12%
习题
1.关键概念
均衡产出或收入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乘数 投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出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2.判断题
(1)投资乘数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有确定的边际消费倾向值。
(2)在一个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中,经济均衡时一定是投资等于储蓄;在一个有政府的开放经济中情况仍是这样。
(3)在均衡产出的情况下,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4)在 线上,消费支出和收入并不总是相等。
(5)在经济学上,家庭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而放在银行的存款。
(6)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越高,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越低。
3.选择题
(1)收入超过支出,公司将减少生产,因为非计划存货量为( )
A. 正 ;B.负 ;C.零; D.不确定。
(2)消费函数为 C=100+0.8(Y-T),政府支出乘数是( )
A.0.8 B.1.2 C.4 D.5。
(3)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A 、边际消费倾向; B 、与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