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监测 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问卷)
(卷面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长城既是两种不同气候的分界线,又是农耕和游牧两种文明体系的分水岭,其烽火台的选址与地形地势密不可分。图1为我国明长城分布图,图2示意明长城主要修建时间内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明长城大规模修建期间
A.气候持续变冷B.游牧区草场载畜能力上升
C.边境贸易繁荣D.农耕区粮食生产能力下降
2.与高且陡峭山岭上的烽火台相比,平缓地带上的烽火台
A.功能多B.视野窄C.相距远D.密度小
耕地零租金流转是一种土地经营者不用支付租金的流转形式,目前已成为山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耕地零租金流转制约了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阻碍了耕地从低效率人手中流转到高效率人手中,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表1示意我国不同区域样本村庄耕地流转情况。据此完成3-5题。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问卷)第1页(共12页)
表1
区域
样本村庄数量/个
耕地流转率/%
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
北方土石山区
80
17.05
11.06
西北黄土高原区
80
7.26
42.25
东南山地丘陵区
212
21.93
18.17
西南山区
196
14.67
23.12
3.西北黄土高原区耕地流转率明显低于东南山地丘陵区,与其关联度最低的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技术D.市场
4.西北黄土高原区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大的原因主要是
A.农户资金短缺B.耕地规模较小C.农产品品种少D.土地生产力低
5.为保证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西北黄土高原区可以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②促进连片地块均匀分割
③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④设定耕地流转价格底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在学习了水土流失相关知识后,某学校地理社团设计了相关实验装置(见图3)进行水土流失实验。据此完成6-7题。
6.实验装置中可调节水泵的作用主要是
A.调节水管出水水量
B.调节水箱储水水位
C.控制水管出水时长
D.控制雨量均匀分布
7.对收集盘中泥沙收集量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沙土性质B.坡面角度
C.水管长度D.水箱水量
某日,丹麦西海岸一海上风电场近海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海烟”,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风车的下风向形成条带状浓雾,出现了薄烟与浓雾并存的奇观(见图4)。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
A.暖锋过境时暖湿空气爬升后降温
B.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
C.暖湿空气经过寒流影响的冷海面
D.冷湿空气经过暖流影响的暖海面
9.图中条带状浓雾形成的关键过程是
A.海面水汽整体受热膨胀上升B.风车徐徐转动增加了凝结核
C.冷湿空气经过风车后被加热D.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问卷)第2页(共12页)
营建人工植被是防治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吉兰泰盐湖(105°42E,39°45N)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某研究团队在其防护体系中自北向南依次于流动沙垄、白刺灌丛、防护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