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名词解释.docx
PAGE
1-
货币银行学期末名词解释
一、货币
(1)货币,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基础的交换媒介,承载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多重职能。在全球范围内,货币的形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的演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货币供应量(M2)约为73.5万亿美元,其中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占比超过70%。以我国为例,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221.68万亿元,同比增长9.1%,显示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2)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旨在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市场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合理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2019年为例,我国央行先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累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6万亿元,有效缓解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压力。此外,央行还通过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市场预期。
(3)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货币市场工具的种类日益丰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例如,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已超过6万亿元,成为投资者理财的重要渠道。此外,近年来,央行票据、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量也逐年攀升。以2020年为例,我国央行票据发行量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35.5%。这些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有助于提高货币市场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货币市场工具的交易活跃,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支持。
二、银行
(1)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扮演着连接资金供求双方的重要角色。在全球范围内,银行体系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投资银行业务等。以我国为例,截至2020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3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比最高,达到45.4%。在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以其广泛的业务覆盖和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通过提供信贷支持,助力众多中小企业发展,为实体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2)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通过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以降低不良贷款率。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5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银行通过运用衍生品等工具,对冲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例如,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我国多家银行通过买入看跌期权,有效规避了油价下跌带来的风险。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职业操守,以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率。
(3)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移动支付、互联网贷款、区块链技术等新兴金融科技的应用,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移动支付为例,截至2020年底,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78.8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在互联网贷款领域,我国各大银行纷纷布局,通过线上渠道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便捷的贷款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为银行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清算和结算服务。例如,我国某大型银行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成功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这些金融科技的创新,不仅提高了银行业的运营效率,也为客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
三、存款
(1)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之一,它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财富管理方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全球个人储蓄存款总额在2020年达到了约200万亿美元。在我国,存款业务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3.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存款的种类繁多,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每种存款都有其特定的利率和期限,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活期存款因其流动性高而广受欢迎,而定期存款则以其较高的利率吸引那些希望长期储蓄的客户。
(2)存款利率的变动对经济和金融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利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例如,在经济过热时,央行可能会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可能会降低存款利率,鼓励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