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操作注意事项 缓慢移动原则: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风路状态,柜内操作时手应该尽量平缓移动。 物品平行摆放原则:为了避免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现象产生,在柜内摆放的物品应该尽量呈横向一字摆开,避免回风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同时避免堵塞背部回风隔栅影响正常风路。 避免震动原则:柜内尽量避免震动仪器(例如离心机、旋涡振荡器等)的使用,因为震动会使得积留在滤膜上的颗粒物质抖落,导致操作室内部洁净度降低,同时如果在前操作面平衡失败还会引起安全柜对操作者的污染。 * 操作注意事项 不同样品柜内移动原则:柜内两种及以上物品需要移动时,一定遵循低污染性物品向高污染性物品移动原则,避免污染性高的物品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对柜体内部的大面积污染。 明火使用原则:柜内尽量不要使用明火!因为在明火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杂质将被带入滤膜区域,这些高温杂质会损伤滤膜。无法避免一定需要使用的时候,宜使用低火苗的本生灯或电热灭菌器。 * 操作注意事项 工作结束后 要求继续运行安全柜至少3分钟完成净化。柜内物品应使用消毒剂擦拭后才能移出柜外,然后全面擦拭生物安全柜的内壁和台面。等待5分钟后,关闭前窗,关灯,关风机,紫外灯照射30分钟。 * 操作注意事项 生物安全柜维护保养 保持生物安全柜表面清洁和无污染状态 用75%酒精或者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内壁和工作台面; 如果使用漂白剂等腐蚀性消毒剂后,需要用无菌水再次进行 擦拭除去残余的消毒剂; 定期抬起工作台面对其下面的区域进行清洁; 消毒后,用玻璃清洁器对前窗玻璃和紫外灯进行清洁 定期保养 用湿布擦拭内壁和工作台面。 每年按需要更换紫外灯和日光灯。 * 操作注意事项 污染清除 甲醛、过氧化氢熏蒸等方法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来完成。 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进行熏蒸: 在检查和维修之前; 在更换HEPA滤器之前; 在移动安全柜之前; 安全柜被严重地污染; 变换使用目的; 长时间未用; 需要熏蒸的其它时间。 * 应急处置 操作时被针头刺伤、吸入气溶胶、摄入微生物、接触污染物 微生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或健康皮肤、眼结膜等进入人体 * 感染性物质溢洒应急处理程序 1. 启动“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设立“生物危害,禁止进入”的标识,即时划定警戒区,封闭实验室。 2.尽快脱掉已污染的防护服、手套、鞋套放入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垃圾袋内封好,注意防止次生污染。 3.用纸巾从外围向中心将溢洒区域覆盖后,由外围向中心倾倒消毒剂,消毒面积至少为污染区面积的二倍。 4.用应急电话如实详细向实验室领导汇报事件进展情况。包括事件涉及病原体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溢洒面积、暴露人数、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等。 5. 撤离实验室。撤离前脱去个体防护装备,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好,洗手后关门离开(紫外照射)。 * 感染性物质溢洒应急处理程序 6. 实验室负责人应即时通知生物安全员,并告知科内全体人员关注事件、禁入警戒区。 7.实验室主管领导通知保卫科、医务科、感染办、消毒科等相关人员应对事件。 8. 准备相应消毒物品和清理用具。 9.佩戴个体防护装备(鞋、防护服、口罩、双层手套)后进入实验室。需要两人共同处理溢洒物。 10. 使消毒剂与溢洒物混合并作用至少30分钟。 11. 小心由外围向中心收集吸收了溢洒物的纸巾及溢洒物,放到黄色垃圾袋中,破碎的玻璃(锐器)要用镊子夹取到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利器盒,最后反复用新的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擦净。 * 感染性物质溢洒应急处理程序 12.处理的溢洒物以及处理工具(包括收集锐器的镊子等)全部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内封好。 13.终末消毒:用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可能被污染的区域(包括手套、鞋套和防护服前部及肘腕部)。 14.脱去个体防护装备,将暴露部位向内折,置于专用的收集袋中,封好。 15.洗手。 16.填写“实验室暴露事故记录”表。 《北京市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 应急处置 * 应对突发 * 应对突发 * 应急物资储备 急救箱:包括常用的伤口处理药品和特殊的解毒剂等 应急电话:安装在缓冲区 房间消毒设备,如喷雾器和甲醛熏蒸器 划分危险区域界限的器材和警告标示 全套防护服( *连体防护服、手套和头套—用于涉及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的事故) 有效防护化学物质和颗粒的全面罩式防毒面具 溢洒处理工具 * * 谢谢大家! * * 口罩仅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的污染 仅适用于一、二级防护中使用 N95 使用者在使用前需试戴、测试 * 一般在使用时可同时佩戴面罩,以组合使用的方法保护整个面部, 单独使用不能对工作人员提供呼吸保护。 * 口罩仅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