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1-06约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2102 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 先修课程:局部解剖学 后续课程:外科学、内科学、诊断学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54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考核性质:考试; 学 分:2学分; 一、课程简介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局部解剖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在讲授和指导操作中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充分反映本学科新的学科水平。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人体局部结构的位置、层次和毗邻关系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层次;掌握各个局部主要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熟悉各局部结构与临床的联系;培养独力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方法。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期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任课教师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教师每次课前讲清目的、方法和要求,课间指导操作,及时解决的发现问题,每次课结束前进行提问、讨论和总结。阶段性总结并进行辅导、答疑、批改绘图作业等,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根据局部解剖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全部安排在实验室分组进行,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辅以模型、挂图和电化教学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实 验 名 称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实验学时 实验一 股前内侧区浅层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二 股前内侧区深层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三 膝前区、小腿前外侧区、踝和足背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四 臀部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五 下肢后部和足底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六 腋窝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七 上臂和肘前面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八 前臂前面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九 手掌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 上肢后面和手背面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一 背部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二 胸、腹壁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三 腹股沟区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四 胸腔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五 腹腔 必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六 头面部 选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七 颈部 选做 验证性 3 实验十八 盆腔与会阴 必做 验证性 3 合计 54 四、实践教学 实验一 股前内侧区浅层 【目的要求】 1.了解: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股部内侧区的境界 2.熟悉: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意义 3.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瓣膜、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腹股沟淋巴结群的位置、分群收集范围;下肢皮神经的分布范围 【实验讲授】 1.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2.常用解剖器械的的准备和使用方法 3.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和解剖方法 4.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 5.局部解剖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6.腹股沟浅淋巴结 7.股前内侧皮神经 8.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实验方法】 1.解剖观察腹股沟浅淋巴结 2.解剖观察股前内侧皮神经 3.解剖观察大隐静脉股在前内侧区的走行及属支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二 股前内侧区深层 【目的要求】 1.了解:股部内侧区深层肌肉的层次关系 2.熟悉:闭孔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与分布 3.掌握:股前群肌和内侧群肌;股三角的境界、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其内容的毗邻;股腔隙与血管腔隙,股鞘与股管,股管的构成及内容;股动脉分支类型 【实验讲授】 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2.股三角的境界、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其内容的毗邻 3.股腔隙与血管腔隙,股鞘与股管,股管的构成及内容 4.闭孔血管和神经 【实验方法】 1.解剖观察股三角的构成及主要内容的毗邻 2.解剖观察股动脉的主要分支 3.解剖观察股鞘与股管 4.解剖闭孔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与分布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三 膝前区、小腿前外侧区、踝和足背 【目的要求】 1.了解:足底的皮肤与浅筋膜;足底深筋膜的特点及筋膜鞘,足底肌分群、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的位置、足底动脉弓的构成;踝区动脉网的构成及其应用意义 2.熟悉:膝关节动脉网构成及其应用意义;小腿部前外侧区、后区浅层结构,前及外侧骨筋膜鞘构成及肌肉;踝前、后区与足背皮肤、浅筋膜特点,浅静脉与皮神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