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岔铺设技术交底.doc

发布:2017-02-05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 术 交 底 2014年9月4日 工程名称 机务折返段 部位 J5线道岔及线路拨移 交底内容:道岔铺设及线路拨移技术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交底为3164#道岔铺设及岔后线路的拨移技术及安全交底。3164#道岔为P50 1/9道岔,3164#道岔为预铺设,要点插铺;轨下岔枕采用无挡肩混凝土岔枕,岔枕图为CZ2209Z。岔后拨移线路为72米,其中38.8m为直线,33.2m为曲线部分。 点内工作量为插铺3164#道岔、插后线路拨移。 道岔的装卸、转运和储存 1、 岔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长度大于15米的配轨及箱装零件,都应使用大型起重机械装卸。起吊时绳索的吊点应布置在工件重心两侧,不允许单点起吊。起吊时应缓缓起落,防止工件碰撞。道岔组件的底下必须采用方木对其进行支垫,支垫高度不小于0.2m. 使用大型起重机机械装卸有困难时,用挖掘机或铲车卸车,选择此种卸车方式,必须配备安全可靠的钢丝绳,并且选择好吊点位置,防止轨料倾斜。 2、 于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枕组装件,落地点必须是工件的底平面,防止工件侧面先着地致使工件变形。 3、 卸下的道岔主要部件应堆放在平整的场地,不得随意堆放以免产生变形,造成较大质量变化。 4、 零部件转运应采用大型运输机械进行,若采用人工转运应分配足够的人力,避免意外发生,损坏零部件的质量状态,对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需更加注意。 5、无论运输装车或存放,道岔轨件需多层码放时,同层木楞应均布(间隔3mm为宜,不应超过4mm),不同层,各层木楞应上下对齐。尖轨、基本轨组件不得多于4层。 二.道岔的铺设 3.1 技术要求 3.1.1道岔铺设应遵守《铁路轨道施工规范》、《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工务技术手册——道岔》、《铁路工务技术手册——线路业务》中的有关规定。 3.2 铺设注意事项 3.2.1 铺设场地 (1) 预铺铺设场地应平整,平整面积应满足零部件临时放置需求等,同时铺设场地要便于运输、装卸,并应考虑其他作业的影响。无合适场地时应就近搭设临时平台,平台应坚固、平整。 (2) 铺设场地或者平台还应考虑电务安装和调整需求,满足推进作业要求。 3.3. 铺设中的注意事项 3.3 .1 (1) 要注意对混凝土岔枕的保护,岔枕装卸、运输时严禁碰、撞、摔、掷。岔枕装卸时应使用起重机械。装卸时应轻吊慢放,避免互相碰撞,发生碰伤或折断。如采用滑杠人工卸枕,应单根进行,岔枕下端必须放置缓冲垫物。岔枕落地后及时移开。然后方可滑卸另一根岔枕。 (2) 严禁使用硬物直接敲击,以免损伤。 (3) 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套管内撬拨岔枕,并且注意保持混凝土岔枕的清洁,特别是对岔枕螺栓孔要严加保护。 (4) 在混凝土岔枕上组装时,岔枕螺栓必须手工入扣,尽可能手工旋入。按规定扭矩螺栓,不得过大或过小,严禁电动入扣或锤击入扣。 3.4轨距块安装与调试 轨距块安装、调整前应使垫板外移至极限,紧定岔枕螺栓后进行,以避免轨距扩张。 轨距块应按设计安装号数安装,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备用轨距块进行调整。 轨距块安装时,应以自由密贴为基准,严禁大力砸入;确需加力调整时应拆下另一侧轨距块,利用钢轨位移变化进行安装和调整。 3.5.其他 (1 关于支距调整 支距调整主要是靠轨距块的号数调整,并且支距调整应与轨距调整同步进行。 (2 道岔前后过渡枕 为保持道岔稳定性,在道岔前后均有3根过渡岔枕,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铺设。 (3 轨缝设置:道岔的岔前需要设置一对绝缘接头,在施工时留置8mm的轨缝。其他部位的轨缝均按照6mm进行设置。 (3道岔在插铺之前,请设备管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1、项目部施工组织结构: 施工总负责:徐德生 插铺道岔组:现场指挥: 袁忠权 技术负责:杨闯辉 安全负责:肖 军 领 工 员:王建国 拆除道岔及线路拨移组:现场指挥: 鲁兴亮 技术负责:周 辉 安全负责:李国固 领 工 员:杨秀峰 材料负责:程 冰 驻站联络员:李加文 防护员: 郑大庆、李国固、蒋兴建 2、人员职责 施工总负责: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及点内施工进度、与设备管理单位的沟通。 现场负责人:负责各自管段内的施工安全、质量及施工进度。 现场安全负责人:盯控施工安全,盯控登记、要点、消点工作,驻站运转室,负责道岔锁定、开通,负责电务配合工作,负责盯控防护设置、拆除工作,负责施工现场拉绳防护工作。 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的线路、道岔就位及拔砟深度及现场的轨道几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