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论南海问题.doc

发布:2017-01-25约2.15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论南海问题13机电1班 2013322102 张莉摘要:中国早在汉朝时期就已发现南沙群岛,并一直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南海地区是海上航道的咽喉地带,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我国对南海地区的管辖也显得格外重要。然而近年来,南海问题一度被热炒。其直接原因是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权益的侵犯,当然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值得探究。我国一直致力于南海问题,全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关键字:南海问题、由来与发展、资源、利益争夺正文:南海简介南海,顾名思义在中国大陆的南部,拥有举世闻名的“南海诸岛”。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南沙群岛。南海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向来是商业运输、石油航运以及海军舰队的主要航道。正如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乔斯·阿尔蒙特所说:“南海是东南亚的海运中心,谁控制了这个海,谁就基本控制了东南亚群岛和半岛,并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将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包括控制了往返中东油田的战略航道。”早在汉朝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在这里开始航行。1975年考古人员在西沙群岛发现了一处唐宋时期的居民遗址,也曾出土了一批文物。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说明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古的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赶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南海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南海问题最近,越南无端指责中国海监船干扰越方油气勘探活动,侵犯越方“主权”。越南早在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之前,就在1977年5月12日宣布了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申明,重申其12海里的领海,外加12海里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从基线延伸至200海里,并声称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等等。然而,在此之前,自1954年至1975年,越南政府曾多次公开承认过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既然越南政府已多次官方承认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以后就应当无理由在对这两个岛屿的主权提出任何异议。这样做不仅是无耻行为,更伤害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活动显然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在这场纷争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2009年美国提出“重返”东南亚以来,与越南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政策遥相呼应,在南海问题上形成了区域外大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针对中国的基本态势。不难看出,南海问题是横亘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最为敏感的地区热点问题,诚然也是美国与东南亚各国表达共同利益的最好切入点,因此美国对于南海的态度显然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另外,菲律宾在南海挑起的黄页岛事件以及南海周边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活动使得南海问题更加严峻,极大地影响了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总之,中国处于孤立的境地之中,艰难的处理着南海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不会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不会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所谓的“和平”,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但是也不会希望用武力解决南海问题,协商并不意味着妥协。原因南海问题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它只是南海沿海国家为了各自利益而争得你死我活。一些大国,如美、日、俄,为了自己的区域性利益,野蛮插手南海事务,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区域稳定,而仅仅是保护和挖掘已获得的和潜在的利益。南海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无外乎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无可取代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优势。?在经济方面,南海各岛有一种天然资源——堆积如山的鸟粪,颇值得开发。据估计,仅太平岛一处就蕴藏着10万吨以上的鸟粪、磷矿,它们是十分宝贵的天然优质肥料。此外,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发现了“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专家称“可燃冰”是石油、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石油地质储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从战略上分析,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