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论农民起义之太平天国运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11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闫亚平
姓名: 学号: 成 绩:
论农民起义之太平天国运动
摘要: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与地方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体制所取代。清王朝一体化的集权体系受到极大的动摇,出现了一个权力与资源分散的小过渡,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现代化;权力再分配 ;
太平天国在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历时14年,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并在1853年占领南京后,定南京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在进军的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债券,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秩序。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使使腐败的满清统治地位动摇,但是太平天国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也许中国的历史会改写,满清统治将会提前结束。
一、太平天国的功绩
1、太平天国运动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的伟大创造,给予了农民阶级一定的物质利益,反映了农民阶级渴望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纲领性文件,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者第一个有关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案,体现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天朝田亩制度》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其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局。《资政新篇》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面得到改进。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诋毁国法”具有资本主义色彩。2、定都天京后,积极地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从生产上得到改变,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提倡资本注意的雇佣劳动制,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因为当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它有地方经济与实力对外实行开放,进行贸易,提升自己所在地方的经济实力。3、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在意识形态方面,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弱的作用,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的人开始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在反帝斗争中,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在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的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在于其他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是其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并且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领导集团的分裂和内部矛盾的加深。
起义之初,太平天国形成了以洪秀全为核心的,由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所组成的比较坚强团结的领导集团。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了金田起义的胜利,并胜利地抗击了清军对永安的围攻。但是在不久之后,冯云山、萧朝贵在战斗中先后牺牲,使革命领导力量遭受到巨大损失。但是这时候为核心的革命领导集团尚能保持对革命队伍的正常领导。但是太平天国领袖们过早地封建化和腐化。各位首领随后就被奉为王,洪秀全被封为天王,并随即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较封建王朝更为烦琐的礼节和等级制度。杨秀清虽无文化,但富权谋,在前期的领导活动中,显示出杰出的军政才能;但他自居功高,专横跋扈,不知自忌,以致发展到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地步。对于这些内部矛盾,洪秀全又不善于妥善化解,终于采取阴谋手段将杨秀清杀害;翼王石达开率部队出走之后,又将韦昌辉处死。早年所形成的领导集团成员,牺牲的牺牲,被杀的被杀,最后导致领导阶层的人员没有,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