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的复习(二).ppt

发布:2017-10-10约2.1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想一想: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固定吗?与什么有关系? 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气候一样吗?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各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比较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探究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和差异。 * 三、世界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0° 30°N 60°N 90°N 90°S 30°S 60°S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学案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东风 气流上升湿热多雨 气流上升,温湿多雨 气流上升,温湿多雨 气流下沉干热少雨 气流下沉干热少雨 湿润多雨 干冷少雨 干燥少雨 干燥少雨 湿润多雨 干冷少雨 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中各气压带的位置、成因、性质即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纬 90°附近 南北纬 60 °附近 南北纬 30 °附近 0 °附近 极地 高压带 副极地 低压带 副热带 高压带 赤道 低压带 下沉 下沉 上升 上升 热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压带 名称 位置 气流 成因 特征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填 表 风向 (2)三圈环流中风带的位置及风向 风带 名称 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 东风带 中纬 西风带 低纬 信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极地高压之间 副极地低压和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压和 赤道低压之间 东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对气候 的影响 干冷 温湿(主要是对大陆西岸) 主要看风向,从内陆吹来的性质干热,从海洋吹来的性质较湿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北半球)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0 10 20 30 40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70 6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60 赤道低 气压带 副高 副极地低 气压带 极地高 气压带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气候特征 气温 气温高低 气温年较差 降水 年降水量 各月降水量的分配 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的气温逐渐降低,并且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致使出现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 气候特征 气温 气温高低 气温年较差 降水 年降水量 各月降水量的分配 由沿海向内陆各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可见,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是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即:气候的大陆性表现为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 海陆分布 致使出现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 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而西欧为平原地形,并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使其范围较大。 洋流 地形 北美和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西风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 7——8月 1——2月 南半球 1——2月 7——8月 北半球 最冷月 最热月 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 第二步: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最热月小于10oC 最冷月小于0oC 最冷月在0oC——15oC 最冷月大于15oC 寒带或亚寒带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第三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