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冠心病临床病例讨论.ppt

发布:2024-11-02约3.87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冠心病临床病例讨论;病例一;既往史: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有长期吸烟史、每日1包。

查体:T36.4℃,R19次/分,P86次/分,130/75,神清,体型肥胖,颈软,颈静脉未见怒张;双肺呼吸音可,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6,律齐,心音稍低,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界叩诊不大,双下肢不肿。;辅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正常;

血脂:5.53↑,3.52↑

心脏超声提示:心脏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

胸片提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提示:前壁心肌缺血;心电图结果;提问:

1、该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原因有那些?

2、该患者目前诊断什么?

3、需要和那些疾病进行鉴别?

4、该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有那些?;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如下:

可以控制的因素不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

高血脂、遗传、

糖尿病、年龄、

体力活动、性别、

吸烟、

体重和饮食方式;该患者目前诊断:

冠心病稳定劳累型心绞痛心功能2级

高胆固醇血症

☆抓住稳定型心绞痛五大特点:

1.部位

2.性质

3.持续时间

4.诱因

5.缓解方式;治疗方案:;患者在上述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如下:;前降支供血区域主要是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中上2/3的区域;左室造影结果;总结:

1、稳定劳累型心绞痛多由于血管稳定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患者在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心肌供血供氧不足的矛盾突出后发生。

2、患者病变血管最常见的为前降支,少数也可由于回旋支或右冠严重狭窄病变导致。

3、治疗除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的基础治疗外,重点在于解决心肌供血供氧不足的矛盾,一方面降低心肌耗氧量(β-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另一方面增加心肌供血供氧(硝酸酯类);治疗原则:

;冠心病治疗;病例二;现病史: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不适,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感,活动时明显,每次发作持续约5-20分钟不等???休息或含服“消心痛”后,症状可缓解,6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曾就诊于我院考虑为“冠心病”,予以“拜阿司匹林片、氟伐他汀”等治疗,患者胸痛症状控制可;1天前,患者再次发作胸痛不适,活动后为甚,静息时也常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增加,发作时伴有心悸,偶有出汗及左肩麻木感,发作时间最长可持续35分钟,含服“消心痛”后胸痛缓解不明显,无大汗淋漓及乏力,无恶心呕吐,无黑曚晕厥,无发畏寒等不适,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5,服用“波依定、缬沙坦”等控制血压,平时血压控制不详;有血糖偏高史、未正规诊治;有长期吸烟史,30支/日,已戒半年;

查体:T36.4℃,R19次/分,P80次/分,145/85,神清,体型稍胖,颈软,颈静脉未见怒张;双肺呼吸音可,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率80,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界叩诊不大,双下肢不肿;辅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正常正常;

血脂:3.62↑;其余正常

血糖空腹6.20,偏高,行实验提示:空腹血糖6.0、餐后半小时血糖7.8、餐后1小时血糖9.8、餐后2小时血糖8.4、餐后3小时血糖5.6.诊断糖耐量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部分导联T波改变

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增大、左室饱满,左室壁增厚,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胸片提示:心影增大,肺部正常。;心电图表现;提问:

1、该患者目前诊断什么?

2、该患者最可能发生的病变血管为那一支?

3、该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有那些?;该患者目前诊断: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2级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糖耐量异常

高胆固醇血症;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区别;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中远段严重狭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总结:

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血管斑块,所以稳定斑块治疗非常重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要求更加强而有力的调脂治疗。

2、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斑块不稳定导致血栓事件发生机会明显增加,所以抗栓治疗要强化,除了阿司匹林,还需要联合使用氯吡格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