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及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oc

发布:2017-08-31约4.4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及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摘 要: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是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为和谐社会服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集中体现在建立新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以各种组织和个人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的,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的特殊的群体,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和谐社会视野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的具体利益。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发展的同时,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的群体,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不和谐的情况,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主体意识与集体观念的不和谐 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而集体观念相对较弱。他们在个性上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迫切地要求表达自已的想法,对许多事物倾向于持批评的态度。市场经济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重视培养自身能力。但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明显,重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意识渐趋弱化。由于集体观念淡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于加强。 (二)竞争意识与承受能力的不和谐 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很弱。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出人头地。但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不强,一旦在学习上,生活中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因此导致一些人在生活上涉及经济利益时表现不诚实;在学习上平时不用功,考试时作弊;在就业求职时,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弄虚作假,等等。 (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不和谐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实践能力较弱。他们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渴望变革创新、实现自我,在他们身上焕发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不过大学生生行动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如自我评价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艰苦奋斗精神欠缺等,在行动中往往缺少内省精神。 (四)参与意识与辨别能力的不和谐 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辨别能力较弱。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向往民主,有十分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由于社会阅历浅,涉世不深,缺乏政治经验和实际锻炼,他们对许多复杂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创新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使政治思想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教育观念创新 1、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始终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要了解大学生的特点,理解大学生的情感,要相信、信任大学生;要根据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承认、适应大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好服务学生,教育、引导学生的工作,实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成才内在要求的统一。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 2、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片面的社会本体主义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唯社会主义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这种唯社会价值观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为地对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