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后张法预应力砼梁施工技术.doc

发布:2017-02-09约4.6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技术 刘 根 刘青松 一、模 板 (一)模板的构造: 模板、木模和钢木结合模板,其构造基本相同。整套模板T 型梁由底模、侧模、端模三部分组成,如图1-1 所示。空心板梁由底板、侧模、内模和端模四部分组成,如图1-2 所示。 1、底模: 支承在底座上面,它是由紧贴于混凝土表面的底板与支承底板垫木、横梁以及安装振捣器的固定架等几个主要构件组成。底板总长考虑到梁体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压缩的影响,应按跨径的1/1000 值加长。 2、侧模: 位于梁体的两侧,沿梁长度方向由若干个具有独立结构的单元模扇组成。单元模扇由紧贴于混凝土表面的侧板,支承侧板的水平肋、竖向肋,支托竖向肋的直撑、斜撑,紧固侧模模扇的拉杆及安装于侧板上的振捣架等构件组拼成一个整体。见图1-3、1-4、1-5。 3、端模: 端模位于梁体的两端头,安装时连接在侧模上。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 梁需要用两套端模。 4、内模: (1)四合式活动模板,每根使用两节内模,以便于搬运装拆,沿纵向又分成两部分,其构造见图1-2。内模可采用30mm 厚木板,侧面装置铰链,使壳板可以转动。撑板下端的半边朝梁端一侧用铰链与壳板连接,另半边及上端均做成榫头,顶紧壳板纵面上、下斜接缝,并在撑板上方设置直径20mm 的圆钢拉杆,撑板将内壳板撑实后,在模壳外用铅丝捆扎,成定型的整体内模。脱模时抽动拉杆和扁铁拉杆,即可拆除内模。 (2)充气橡胶管内模,该法使用方便,容易装拆。它主要由橡胶和纺织品加工成胶布,用氯丁胶冷粘制成设计的内模形式,橡胶管被充气后即成内模。 (二)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1、模板的安装 模板的安装与钢筋工作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一般是在底板平整、钢筋骨架安装后,安装侧模和端模,也可先安装端模后安装侧模,模板不应与脚手架发生联系,以免脚手架上运存材料和人工操作引起模板变形。 2、模板拆除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现象时,方可拨除,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随自重和其它可能的外荷载时方能拆除。 基本操作程序大致如下: ①拆除拉杆,包括待拆模扇的拉杆和紧固侧板、底板的腹板拉杆和底板下拉杆等; ②拆除与待拆模扇相邻的接缝,应清除渗进缝内的水泥浆,以消除或减少模扇间的粘结力; ③安装施力装置并施力脱模。当采用脱模拉钩装置时,可将钢丝绳扣套在拉钩上,启动千斤顶,施力使模扇旋转脱离梁体。当采用拆模活门装置时,要先拆除活门,再横置千斤顶于门内,使千斤顶底座抵住梁体混凝土,千斤顶另一端则抵在脱模顶梁上。启动千斤顶使模扇旋转而脱离梁体,如图1-6 所示。 ④吊移存放。模扇离开梁体后,仍需多移出一定的空隙再起吊,以免起吊时梁体和模扇碰撞。然后吊运至存放处,清洗、维修、涂油保养供下次使用。 二、预应力混凝土浇筑工艺混凝土浇筑工艺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密实度,密实度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有关。 混凝土浇筑质量主要从两方面控制,一是浇筑方法;一是良好的振捣。 混凝土浇筑采用一气呵成的连续浇筑法:T 梁一般均采用水平层浇筑,见图1-7;当梁高跨长,或混凝土拌制跟不上浇筑进度时,可采用斜层浇筑,见图1-8;或纵向分段,水平分层浇筑,见图1-9,浇筑方法如下: (1)浇筑方向是从梁的一端循序进展至另一端。在将近另一端时,为避免梁端混凝土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应改从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 (2)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上下层浇筑时间相隔不宜超过1h,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筑,以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密实度。 (3)分段长度宜取4m~6m,分段浇筑时必须在前一段混凝土初凝前开始浇筑下段混凝土,以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混凝土浇筑进行中不得任意中断,因故必须间歇时,间歇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凝结时间、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混凝土硬化条件确定。无试验资料时,间歇时间一般控制在1.5h~3.0h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接缝为斜向,上、下层混凝土接缝互相错开,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 (4)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马蹄部分钢筋较密,为保证质量,可先浇完马蹄部分,后浇腹板。其横隔梁的混凝土与腹板同时浇筑,浇筑时应分段分层,平行作业,见图1-9。 (5)为避免腹、翼板交界处因腹板混凝土沉落而造成纵向裂纹,可在腹板混凝土浇完后略停一段时间,使腹板混凝土能充分沉落,然后再浇筑翼缘板。但必须保证在腹板混凝土初凝前将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及时整一次、收浆。 (6)浇筑混凝土除按正常操作规程办理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强力振捣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关键,应尽量采用底、侧模联合振捣工艺; ②应随时注意检查与校正支座钢板、端部锚固板、制孔器及其他预埋件的位置; ③为防止制孔器接头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