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京广线某车站提速道岔纵向移位施工.doc

发布:2019-07-12约2.8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京广线xx车站北咽喉提速道岔纵向移位施工 摘要 通过实例,介绍提速道岔纵向移位施工的组织设计以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 关键词 道岔 纵向移位 施工 1、工程概况 xx车站是郑局与广局的交接口,所处位置十分重要。xx车站北端因xx大桥的改建导致新建右线曲线尾进入既有1#提速道岔范围,必须将既有1#~3#道岔渡线的南移。1#道岔是一组P601/12的提速道岔,位于车站北端京广上行线,要在110分钟封锁时间内完成33米的纵向移动。点前要完成道床的清筛和道岔前后90根过渡Ⅲ型枕的抽换及岔尾13根长枕的抽换。由于道岔钢轨及岔枕重量大,时间紧,施工又受到下行线行车的影响(线间距5米,先封锁上行线纵移1#岔后,次日封锁下行线推进3#岔),因而难度很大。承担施工任务的中铁五局二公司武汉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编排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椐施工前的施工内容和封锁条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安全正点开通线路。本文就提速道岔整体纵移的施工方案及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简单介绍,1#道岔在xx车站北咽喉的位置见图一。 北京广州 北京 广州 (5) (5) (1) (13) 1 (15) (11) (9) 3 9 (3) 7 (7) 5 (17)( 23 注:括号内1、3、5、7、9为拆除道岔 图一:1号道岔xx站北咽喉区的位置示意图 图二:施工平面图 图二:施工平面图 2、1#提速道岔纵向移位施工方案 要将道岔整体纵移,首先考虑到将道岔与其前后的引轨拆开,利用齿条式起道机将道岔整体起高,在道岔全长范围以及移动范围内穿入P38或P43走行轨道,轨距为2.7~2.8米,并在道岔范围内每隔一定距离穿入横抬轨,每根横抬轨两端各安装1个移动小车(每个小车两个钢轮)。用人力推和用绳索拉将1#道岔纵移至新位(道岔纵向移动走行向装置简图见下)。1#提速道岔全长38.8米,岔枕最长4.8米,重量约80多吨,考虑到移动过程中尽量减少阻力,施工走行轨向广州方向为0.05%~0.1%的下坡,同时在走行轨轨面上涂抹黄油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走行阻力。由于1#道岔抬高后移动过程中和到位后,下行线上的老3#道岔长岔枕的枕木头均有影响。所以采取如下措施:1#~3#道岔间的渡线必须提前停用并拆除,进行3#岔的长枕木自右向左横移。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2.1工作内容及施工封锁慢行条件 (1)1月1日(施工封锁前2天)8:00~16:00京广上行线岔位及前后共100米长限速45km/h,进行新1#与老1#岔位处的道床清筛。 (2)1月2日(施工封锁前1天)13:30~14:30分封锁施工地段的京广上行线60分钟(封锁前40分钟及开通后60分钟按限速45km/h慢行)。进行道岔前后Ⅲ (3)1月3日上午9:00停用1#~3#岔渡线, 12:50~14:40共110分钟封锁施工地段京广上行线,封锁前后各1小时限速45km/h,进行老1#道岔前后线路拆除,移动道岔及恢复线路工作。 2.2封锁日施工人员安排及具体施工情况 (1) 封锁日参加施工人员为150人;人员安排分三组,第一组100人、第二组25人、第三组15人。第一组负责道岔整体移动,第二组、第三组分别负责岔后、岔前线路的拆除与恢复。 橡胶垫板走行轨木楔P43横抬轨 橡胶垫板 走行轨 木楔 P43横抬轨 木楔 道岔直、曲股 木楔 图三:道岔纵移走向装置简图 木楔 走行轮对 木垫板 木垫板 图四:道岔纵向移走装置横断面示意图 图四:道岔纵向移走装置横断面示意图 (2)1月3日,上午9:00开始停用1#~3#岔渡线,对1#、3#道岔尖轨钉固加锁,开通直股,xx车站下行接车采用人工引导。封锁点前以2.5米长木枕抽换岔尾12根长枕(4.4米3根;4.6 (3)封锁前1小时的慢行时间按规定扒除枕木盒内道碴(扒平枕木底);接头螺栓每根轨接头保留4颗;扣件隔一松一。在线路旁枕木头两端备好纵向走行轨。 (4)施工封锁命令下达后进行以下工作: 第一组施工任务及人员分工:道机组30人、每三人一台,负责起顶道岔、推拉道岔及道岔就位后落道岔;穿轨组60人、每旁30人负责穿入纵向走行轨及横抬轨、推拉道岔当道岔就位后抽出纵向走行轨及横抬轨;移动小车组10人、每边5人负责安装及取出移动小车。 施工封锁命令下达后迅速拆除道岔两端联结零件,利用起道机将1#道岔整体抬高,道岔抬高后,扒平道碴、迅速穿入纵向走行轨,用夹板连接走行轨;每3~5米插入3.0m~4.0m 的横抬轨,在横抬轨下对称安装移动小车,安装好后缓缓落下道岔用木楔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