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遥的感数据源-课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遥感原理与方法B 》
第二章 遥感数据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姜小光
2012年9月24日
第2 章 遥感数据源
主要内容
(一) 遥感数据的特征
一、空间分辨率及空间特征
二、光谱分辨率及光谱特征
三、时间分辨率及时间特征
四、辐射分辨率及辐射测量特性
(二) 遥感研究对象的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性
二、波谱反射与辐射特性
三、时相变化特征
第2 章 遥感数据源
(一)遥感数据的特性
多源性: 多平台、多波段、多极化、多时相、多角度 、
多视场 ……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遥感数据是 “多维的”。这种
多维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分辨率和特性来度量和描述。
· 空间分辨率与空间特征 (形)
· 光谱分辨率与光谱特征 (色)
· 时间分辨率与时间特征(动态变化)
· 辐射分辨率与辐射特征(传感器探测目标的灵敏程度)
· 方向与角度特征
· 偏振/极化特性
遥感利用电磁波采集目标信息,并以数据形式记录电磁
波信号的强度 (辐射亮度),因此遥感数据本身隐含了一定的
电磁波特性。遥感数据可表示为:
L L(, s, t, , p)
可见,遥感数据是波长 、空间位置 s、时间 t、观测
方向 和偏振状态 p 的函数。
若固定其它特征,而变化某一特征时,就得到在相应特
征维上展开的遥感数据子集。如:
• 在光谱维上展开的多光谱遥感数据
• 在时间维上展开的多时相遥感数据
• 在角度维上展开的多角度遥感数据
• ……
一、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前者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
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
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在应用上的意义:
(1)空间分辨率高——划分地物越细,识别地物细节
能力强。
(2 )不一定是空间分辨率越高越好,要根据应用的特
定目的选择合适的空间分辨率。不同的研究目标、尺
度需要相应的数据(城市、地质;区域、全球)。
地物在不同空
间分辨率图像
上的显示
北京及周边地区
MODIS -1000m (RGB/621 、2001/5/21 )
航空像片 <0.4m 北京 Landsat/TM -30m
MODIS 1:1,000,000
1 km
TM 1:250,000 30 m IKONOS 1:10,000 4 m
几点说明
• 图像的可分辨程度,不完全决定 于空间分辨率的
具体值,而与目 标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与周围物
体亮度、结构的相对差异有关;
• 遥感数据是对地面信息源有限化、 离散化的记录,
离散化过程 必然要损失部分信息(概括过程),
也体现了遥感数据的概括能力;
• 不同遥感器的成像机理不同,图像的几何畸变不
同,构成遥感图像不同的几何特性。
遥感数据的空间特征
彩红外航片
上海浦东
遥感数据的空间特征 (像元间灰度差异所反映的地物边界、
形状、大小、纹理等),是遥感图像上最直观、最基础的信息;
可通过目视解译或数字图像处理 (边缘提取、纹理结构分析
等),进行识别、提取。
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