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5752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
摘要: 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通常被隐含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中,鲜有直接探索金融对贸易的影响及机制的文献。基于此,在理论上,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通过动员储蓄和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在实证上,基于我国1995年1月-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说。另外,本文还发现,金融发展对外贸的长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内存在抑制效应,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对外贸易的政策存在的时滞;长期。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通常被隐含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中,鲜有直接探索金融对贸易的影响及机制的文献。基于此,在理论上,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通过动员储蓄和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在实证上,基于我国1995年1月-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说。另外,本文还发现,金融发展对外贸的长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内存在抑制效应,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对外贸易的政策存在的时滞;长期。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样,金融发展水平也显著提高,金融发展指标(银行贷款额与GDP的比值)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图1可以直观看出,1985-2003年金融发展指标与对外贸易指标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在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诸多压力和金融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研究此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而理论上,目前关于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内生贸易等不同角度对对外贸易增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但是这些理论对可能影响对外贸易增长的金融因素很少涉及。金融发展理论重点关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往往只考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被隐含其中。
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重点在实证分析,胡岩(2003)使用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以1986—2001年历年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对历年银行贷款存量占GDP的比重、历年IPO累计数占GDP的比重以及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梁莉(2005)利用我国1993—2004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整体贸易开放程度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孙兆斌(2004)、沈能(2006)、阳佳余(2007、2008)等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和分析方法对中国贸易规模及贸易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均证实在中国存在显著的金融促进效应。
图1 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指标
注: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各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经网数据库。
然而,关于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国内现有研究以实证分析居多,大多基于不同视角选用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与对外贸易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并未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和影响机制。此外,目前的研究一般采用年度数据,尚未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金融发展影响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并且从不同角度建立包括金融发展指标和对外贸易指标等多因素的计量模型,采用中国月度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本文使用Pesaran et al(1995、1998、2001)提出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pproach,ARDL)协整方法和边限检验(Bound tests)来做计量分析。边限检验技术和ARDL方法适用于无法确定模型变量是完全的零阶单整或完全的一阶单整或两者混合的情况,有效地克服了常用的协整向量自回归(conintegrating VAR)方法要求变量完全为一阶单整的不足;其次,ARDL-ECM方法比之VAR方法更稳健。实证分析发现,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从动员储蓄和配置资源两个不同途径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较长的短期动态调整期,短期内存在抑制效应。
以下部分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影响机制分析与理论假说;第三部分是实证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性评述。
二、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与理论假说
1、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结构。Hellman et al(1998)提出“金融约束论”,作为发展中国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