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生平.ppt

发布:2018-01-17约9.3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皇帝的面子也不管用,整个大宋王朝都被卷了进来   审刑院这一帮官员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他们联名上书皇帝,要求继续与王安石辩论。审刑院这边还在闹腾,枢密院(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中书省(类似于国务院办公厅)的官员也参与进来,纷纷发表意见。一时间,一起普通的杀人案把大宋的朝堂搅了个天翻地覆,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神宗皇帝看这样吵下去不是个事啊,于是就对犯人自首的界定和量刑做出详细解释,命令翰林院按自己的解释拟写诏书,发往中书省,要中书省遵照执行。没想到中书省直接给驳回,说皇上的诏书违背法律,不能执行。 皇乾纲独断   这下可把皇帝给惹火了,要是由着你们的性子,不知道这事还要闹多久,于是神宗直接下诏,免除阿云的死刑,改判有期徒刑。没过多久,朝廷大赦天下,阿云被释放回家。回家后的阿云又重新嫁人生子,案子似乎真的结束了。   司马光终于杀掉了那个女子   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司马光任宰相,得势的司马光重新审理此案,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将阿云逮捕并斩首示众。17年前输掉争论的司马光,终于将失去的东西找了回来。 对西夏,则继承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会上广泛不满 学而优则仕 科举奇才苏轼的首任官职是凤翔府判官。36岁时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首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他在杭州任期满了之后,按照朝廷规矩三年任期一满一调任,他先后又在密州,在徐州,后来又到湖州担任知州在地方为官共八年。 1071年,七月,苏轼杭州任通判,在江南的绵绵细雨中,他听到了百姓的哀怨于痛哭。在远离朝廷的地方,苏东坡实实在在的为百姓造福。 杭州任上,他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筑长堤,通湖水为后人留下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名胜“苏堤春晓”,也留下了歌咏西湖的名篇。 杭州任上 苏堤春晓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灾四起,百姓民不聊生,苏轼组织灭蝗,沿着城墙拣拾弃婴,最后与百姓一道挖野菜,终于度过了饥荒。 密州任上 政绩最为突出的是在徐州做知州的时候,徐州这个地方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黄河水患。苏轼这个时候一直都是七十多天里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拄着木杖,趿拉着木板鞋很辛苦。徐州的抗洪抢险工作,这只不过是苏轼在八年的地方行政工作当中一个很小的侧面。 徐守任上 在此辛勤耕耘,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工作能力。 抗洪水、挖煤炭、 抓冶铁 造兵器、劝农桑、修水利、建黄楼 徐守任上 密州词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密州词作 (“千古悼亡第一词”) 诗歌背景:追悼结发之妻王弗 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千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在徐州的水患中,苏轼带着斗笠,拿着锄头,挽起裤腿,百姓们备受鼓舞,一同抵御洪灾。皇帝对此嘉奖十分。可是这让朝廷上的小人妒火中烧。 古时对于朝廷调令,哪怕贬谪流放,都要谢恩,湖州时,他就写了一个谢表,苏轼心中仍然憋着一股气,他在表上说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 意思是,皇上你怕我在朝廷里施展不开我的才华,还不如放我放在边远地区,还能为百姓做点事。 后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成为乌台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