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自动化复习课件3信号转换与Z变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教学模块2 信号转换与 z 变换 东北大学· 计算机控制系统 本教学模块内容: 教学单元1-模块导学 教学单元2-信号转换分析 教学单元3-z变换与z反变换 教学单元1 模块导学 东北大学· 教学模块2 信号转换与z变换 熟悉 1、连续系统的s传递函数模型 2、连续系统频域特性分析 了解 1、模拟量至数字量(即A/D)转换原理 2、数字量至模拟量(即D/A)转换原理 1.1 学习本教学模块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微机原理中的知识) 1.2 本教学模块解决的问题 (1)信号转换过程特性分析:了解信号从连续到离散、再从离散到连续过程中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变化,从而建立确定采样周期的理论; (2)信号变换过程的数学表达:z变换(从连续变离散)与z反变换(从离散变连续)理论。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转换分析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前后的信号转换关系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连续信号) 离散模拟信号(采样信号) 模拟信号 (连续信号)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信号类型: (1)模拟信号:时间上连续,幅值上也是连续的信号,即通常所说的连续信号。 (2)离散模拟信号:时间上离散而幅值上连续的信号,即常说的采样信号。 (3)数字信号:时间上离散而且幅值上量化的信号,可用一序列数字表示。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前后的信号转换关系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连续信号) 离散模拟信号(采样信号) 模拟信号 (连续信号) 1.4 采样过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每隔一定时间(例如T秒),开关闭合短暂时间(例如τ秒),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时间上离散数值序列: 图1.2 信号的转换过程 1.4.1 采样过程的基本概念 1.4.2 采样周期的作用 1.4.3 A/D转换 A/D 转换器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模拟量数字化。主要分为两大类: 直接转换器:逐次逼近型、并联比较型等 间接转换器:单积分型、双积分型等 典型芯片:ADC0809—8位逐次逼近型,并行接口 顺序 砝码重量 比较判断 砝码去留 1 8g 8g13g 留 1 2 8g+4g 12g13g 留 1 3 8g+4g+2g 14g13g 去 0 4 8g+4g+1g 13g=13g 留 1 逐次逼近的基本思想:类似于用天平称物 结果表示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13 1101 通常A/D转换器要完成采样、量化和编码3个变换: A/D转换的误差:主要应由A/D转换器转换速率(孔径时间)和转换精度(量化误差)来决定。 连续信号 离散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采样保持器 量化和编码 1.5 采样信号恢复过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滤波器 脉冲序列 连续信号 1.5.1 采样恢复过程的基本概念 按与微机的接口形式分类DAC:串行接口DAC,并行接口DAC; 按DAC的输出形式分类:电流输出型DAC,电压输出型DAC . 典型芯片:DAC0832—8位并行接口,电流输出。 1.5.2 D/A转换 D/A转换是将数字编码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时间连续模拟信号 。 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按权展开求和”的基本原则,对输入数字量中的每一位,按权值分别转换为模拟量,然后通过运算放大器求和,得到相应模拟量输出。 权电阻法的DAC原理图 D/A转换器将数字编码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时间连续模拟信号,包括解码器和信号保持器。 D/A转换的误差主要由解码器精度(转换器字长)和保持器(采样点之间插值)的形式以及规定的时间间隔 T 决定。 数字信号 离散模拟信号 连续信号 ·教学单元一结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