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2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doc
PAGE
7-
其次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以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了解不同区域的大气的主要特征。(区域认知)
2.了解大气中各种气体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大气产生的影响等。(人地协调观)
3.运用图表资料和所学学问,探究大气的各种组成对人类的影响和大气的各个分层与人类的关系。(综合思维)
1.低层大气由哪几部分组成?
2.大气自下往上分为哪几层?
3.每层大气各有哪些特点?
4.大气中各种气体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怎样?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
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将大气成分与对应的作用连线。
3.水汽
(1)水汽含量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
(2)水汽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图表点拨]教材P41图2-2-5,该图展现出:
(1)臭氧的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2)20~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高。(3)臭氧浓度在20千米以下随高度的下降而递减,25千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易混提示]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A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格外显著
最为亲热,天气现象简单多变
B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水平运动为主
适合飞机飞行
C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上升
-
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图表点拨]教材P43图2-2-6,该图展现出: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航天飞机、卫星、宇宙火箭等存在于高层大气。
[易混提示]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同一地区对流层的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微思考]张先生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你能推想出消灭这种变化的缘由吗?
[提示]由于起飞时位于对流层,天气现象简单多变;起飞后,进入平流层,气流稳定,能见度高。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上升而上升。 ()
(2)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 ()
(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长波。 ()
[提示](1)×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2)√
(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大气的垂直分层
2020年5月1日假期,王老师一家从济南乘飞机到昆明去旅游。起飞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问题1(区域认知)为什么会消灭材料所述的这种天气变化?
[提示]起飞时细雨蒙蒙是由于飞机仍在对流层大气中,当飞机穿过对流层,进入平流层飞行时,天气晴好。
问题2(区域认知)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提示]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且该层无云雨现象,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问题3(综合思维)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能不能拨打电话?为什么?
[提示]不能。在飞机上拨打电话会干扰飞机的通信、导航、操作系统及飞机与地面的无线电信号联系。
大气垂直分布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亲热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简单多变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平
流
层
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
该层中的臭氧吸取太阳紫外线
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利于航空飞行
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平稳
天气晴朗单一
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
高层大气
从平流
层顶到
3000千米
大气密度非
常小
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学问拓展](1)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变的缘由。
(2)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的缘由。
1.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