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2讲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pptx
第十二章交变电流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第2讲变压器电能的输送;;考点二变压器的动态分析;考点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基本关系;知识梳理;2.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________。
(2)电压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_______;
(3)电流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________;
有多个副线圈时,U1I1=U2I2+U3I3+…+UnIn。
(4)频率关系:f1=f2(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高考情境链接;核心突破;3.变压器原线圈所在电路中含有负载问题的分析
(1)将原线圈看作用电器,在原线圈电路中可应用串、并联电路规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
(2)要求解原线圈电路中负载的电流、电压和功率,一般需先求副线圈中的电流,然后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关系求得原线圈电路中的电流,进而求解通过负载的电流。原、副线圈的电流关系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1;由题图乙可得,周期T=0.02s,故可得ω=
=100πrad/s,故交流电的表达式为u=Umsin
(100πt)V,又因为t=s时原线圈瞬时电压
u=110V,所以Um=220V,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U1==220V,根据
可得,副线圈电压U2=44V,当闭合S1、断开S2,电压表测量副线圈电压,故电压表的示数为44V,故A正确;闭合S1、S2,副线圈电流为I2′=
=0.8A,根据可得I1′=0.16A,电流表的示数为0.16A,故B错误;断开S1、S2,副线圈总电阻为R=R1+R2=220Ω,副线圈电流为I2=
=0.2A,根据可得原线圈电流I1=0.04A,故C正确;P1=U1I1=8.8W,P2=U1I1′=35.2W,所以P1∶P2=1∶4,故D正确。;例2;由电源输出电压表达式和ω=2πf可知,交流电压的频率
为50Hz,变压器不改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则副线圈
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故A错误;设变压器原、副
线圈匝数的比值为k,由等效电阻知识可知,变压器和
电阻R的等效电阻为k2R,可将题图电路等效为如图所
示的电路,开关断开时,R消耗的电功率和R0消耗的功率相等,可得电阻R0两端的电压与等效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此时R0两端的电压为20V,故B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R0=k2R,解得k=2,故C正确;若开关S闭合,原线圈两??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变为原来的2倍,由P=,可知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故D错误。故选C。;例3;根据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所以
三个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1∶U2∶U3=2∶1∶1,
原、副线圈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即U1I1=2,原线
圈回路满足的关系为U=I1R+U1,其中交流电源电压
的有效值是U=40V,联立可得U1=20V,U2=U3=10V,I1=I2=I3=10A,交流电源消耗的总功率为P=UI1=400W。故选BC。;;例4;根据题意可知交流电的角速度ω=100πrad/s,频
率为f==50Hz,变压器可以改变电压和电流的
值,但不能改变频率,因此副线圈中交流电频率
仍为50Hz,故A错误;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U1m=220V,根据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U2m=110V,当最大电压为110V时,二极管仍然正常工作,说明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大于110V,故D错误;由于二极管的作用,副线圈两个电阻交替工作,与没有二极管时一个电阻R始终工作完全相同,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U2==110V,因此电流表的示数I2=
=2A,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电阻消耗的功率P=U2I2=110×2W=220W,故B正确,C错误。故选B。;考点二变压器的动态分析;知识梳理;2.负载不变,匝数比变化
如图乙所示,负载电阻不变,匝数比变化的
情况的分析思路:
(1)U1不变,发生变化,U2变化。
(2)R不变,U2变化,I2发生变化。
(3)根据P2=和P1=P2、P1=U1I1,可以判断P2
变化时,P1发生变化;U1不变,I1发生变化。;例5 ;不考虑变压器的输入电压随负载变化,即变压
器原线圈的输入电压U1不变,根据可知,
变压器副线圈的输出电压U2即V2示数不变;因
为住户的用电器均为并联,所以用电器增加时,用户的总电阻R总=R+R用变小,由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