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基第5版--预防医学自测试题题目.docx
§2预防医学自测试题
选择题
【A型题】
现阶段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指
A.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向自然哲学模式转变B.从机械论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C.从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D.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E.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B.重视生物、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C.重视社会生理因素对人类的影响D.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影响E.重视心理、行为、情感因素对人类心身健康的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流行病学与临床病学的区别在于
A.在群体水平在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流行病学的定义可包括为
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E.研究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各种因素
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
A.散发、流行和大流行B.周期性、季节性的长期变异C.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大小D.传染性、易感性和免疫性的大小E.爆发、传染性、致病性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机体抵抗力下降B.环境中有大量病原体存在C.人群中营养状况普遍不良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E.致病因素、宿主、环境相互作用失去平衡
8.我国1989年规定法定报告的病种中属于甲类的是
A.病毒性肝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流行性感冒E.霍乱
9.我国规定的监测传染病是
A.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感、回归热、登革热B.鼠疫、霍乱、天花、黄热病、回归热、出血热C.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出血热、登革热、D.鼠疫、霍乱、黄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E.疟疾、流感、流脑、回归热、登革热、斑疹伤感
10.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清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毒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11.保护易感染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中最重要的是使用
A.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B.高效价免疫球蛋白C.丙类球蛋白D.疫苗与菌苗E.药物预防
12.对病毒或真菌污染的物品消毒,如体温表,最好用
A.漂白粉B.过氧化氢C.石炭酸D.酒精E.来苏儿
13.注射丙类球蛋白的免疫属于
A.自然免疫B.自动免疫C.自然被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人工自动免疫
14.对洪水浸泡过的教室常用那种消毒剂消毒
A.酒精B.漂白粉C.过氧乙酸D.新洁尔灭E.甲醛
15.儿童基础免疫初种工作要求在1岁半以内完成生物制品接种是
A.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B.卡介疫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C.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D.白喉、破伤风类毒素、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E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
16.目前我国计划免疫的正确含义是
A.对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麻疹等六种生物制品的接种B.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致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的目的C.对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D.经常性的常规免疫加上流行时的应急免疫E.在某些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
17.有关计划免疫疫苗禁忌症的描述,下列哪一选是错误的
A.WHO规定,计划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几乎没有禁忌症B.对正在患病的儿童进行接种疫苗有顾虑时应鼓励和动员他们进行接种C.对接种第一针百白破发生强烈的反应(抽搐、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在接种第二针D.既往诊断有明显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包括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E.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暂缓接种,等愈后补种
18.我国卫生规定的计划免疫的四种基础疫苗是指
A.卡介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局肝疫苗B.卡介疫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疫苗C.卡介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D.卡介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E.卡介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破伤风疫苗
19.环境可分为
A.物理环境、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