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帝王所服之“黄”考.pdf

发布:2018-01-19约8.0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帝王所服之“黄”考 彭泽云 上海美术学院 200444 摘要: 中国古代帝王使用黄色作为其服色,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与民族内涵。唐高 宗总章元年,恐黄色与赤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黄色逐渐被帝王所专用。 皇帝之服 “黄”为正色黄,在五行说影响之下,“黄”既是皇帝土地财产的象征, 也是皇帝所在方位“中央”的象征。 关键词:正色黄 帝王 服饰 中国历代帝王之服有多种,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类型。以宋代为例,“天子 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 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 1 也 。”这些服饰,颜色有青、赤、黄、白、黑多种,在帝王所用的服色当中, 唯有黄色在唐之后成为帝王专用之色,不能不是一种引人注意的文化现象。 一、帝王专用之“黄”的定型 后世以“黄袍”象征皇帝,以黄色为帝王专用服色,实际上经历了一个逐步 定型的过程。 先秦时期,黄色服饰并非天子专利,庶人也可穿着黄色, 《论语·乡党》: 2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管子·水地》:庆忌者,其状若人, 3 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载黄盖,乘小马。 天子也只是祭祀中央土、黄帝 这些礼仪活动的时候才穿着黄色。《吕氏春秋·季夏纪》:“中央土:其日戊己。 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 香。其祀中雷。祭先心。天子居太庙太室,乘大辂,驾黄骝,载黄旂,衣黄衣, 1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3517 页 2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版,第2494页 3黎凤翔撰、粱运华整理:《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27页 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揜”。4 秦灭之后,汉代而立,秦属水,土克水,汉应该是土德了,土德尚黄,作为 皇帝礼服的应该是黄色。但刘邦说,五帝中的四帝都兴盛过了,只有黑帝等待我 来建立。所以便依旧袭用秦朝的德色——黑色。汉孝文帝时,鲁国人公孙臣上书 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 正朔、易服色,色上黄。”公孙臣的正朔说继承了五德终始说,并且认为是黄龙 见,应该更换服装的颜色,崇尚黄色。 结果第二年夏天,黄龙真的出现在成纪, 于是文帝相信了公孙臣的说法,命他与儒生们草议改正朔、易服色之事。但直到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承认汉朝应为土德,应该尚 5 黄,服色才改为黄色。 自此,黄色逐渐被后世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黄色衣服也 被统治者所青睐,逐渐成为一种尊贵的象征。 在隋建立之初,黄色是上下可以通服的。据《旧唐书•舆服志》载:“隋代 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匹庶, 皆著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天子之带有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于 6 便事。” 由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黄袍在隋代并不是皇帝的专用服饰,百官匹庶 都可以穿。自隋炀帝即位后,一改乃父尚简之遗风,骄奢淫侈,务奇追丽。于大 7 业元年(605)诏令“宪章古制,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皂,服章皆有等差。” 严格的服装等级制度被制定,并明确规定仕臣百姓不得著用赭黄色服装。但大业 六年(610)又详细规定为: “五品已上,通着紫袍,六品己下,兼用绊绿。青吏以 8 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从这段文献中可以看出,士卒还是可 以着黄色的,但并不同于“赭黄”。这样的规定使得服色制度的适用范围有所扩 大,服色制度的内容也趋完善,旨在强调不同色彩来与不同等级的对应关系。 到了唐代,才将“赤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黄袍逐渐成为皇帝 的专用常服。《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初年,在沿袭隋代原有服饰制度基础 之上,天子常服黄袍,此时黄袍为赤黄,遂禁止士庶服赤黄,自此始服黄有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