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客观题(选择题)答题技巧概要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2017年的高考考试来临之前,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要运用正确的答题机技巧,因为它会让你的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年高考十种历史选择题型的答题技巧,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1.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例:(扬州模拟)《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读chan)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繁荣 B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考查提示: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把握及运用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及识别能力。 解题技巧:选B。首先认真审题干,从材料中体现了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先后顺序,可知农业最为重要而商业地位比较低下,这种现象受当时经济政策的制约,题肢B项重农抑商政策则为其根本原因。 B 2.因果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例: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过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国家利益的需要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缓和 C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D 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 考查提示: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中美关系的内容及原因。 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表现及原因。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解题技巧:选A。50年代中国外交的不利处境不能说是外交政策错误造成的,所以应排除D项;B项所说的矛盾到今天依然存在;C项是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A 3.否定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例:(山东文综)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是( ) A 12 B 34 C 13 D 24 D 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东京城市,要找出图中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商帮会馆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所以4错误,彩瓷作坊也是出现于明清时期,所以2错误。 4.推理型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 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例:(海南高考)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考查提示:考查三民主义内容和学生的分析及识别能力 解题技巧:选C.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和民权主义已经实现,其‘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即杜绝两极分化的社会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