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课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设计任务
华北地区某城镇给水管道初步设计与计算,并绘制该区的给水管道总平面图和纵剖面图。要求居住区采用环状网供水,工厂设一条给水管即可。
(1)城镇给水管网规划;
(2)城镇输水管和给水管网初步设计(只设计水塔以后部分,包括确定水塔高程);
二、已知条件
(1)该区总平面图(含地形标高,管道长度、面积根据比例尺测量)。
(2)居住区用水总人口为50000+学号*300人。
(3)某工厂用水量1000m3/d,三班制,Kh=1.3(111);1.4(L101);1.5(L102)。
(4)最小服务水头230kPa。
(5)用水量变化情况见下表
时间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用水量% 2.82 2.79 2.93 3.06 3.13 3.78 4.93 5.12 5.11 4.81 4.64 4.52 时间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用水量% 4.49 4.45 4.45 4.55 5.11 4.92 4.9 4.72 4.29 4.04 3.42 3.02
三、 最高日用水量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时,应包括设计年限内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居住区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以及未预见的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但不包括工业自备水源所需水量。
该城市总人口57800人,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2册.建筑给水排水》P6表居住区综合用水定额得生活用水定额采用上限170-260L/cap.d,本设计取用水定额200 L/cap.d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 :
Q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
q――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
N――城市计划用水人口数;
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所以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为:
Q1=qNf=200*57800*100%=11560d
工业用水量为:
Q2=1000*1.5=1500m3/d
浇洒道路用水量及绿化用水量
Q3 =2.0%*Q1 =231.2/d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计算:选自《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116(6.5)
Q4 =20%*( Q1+Q2+Q3)=2658.24
最高日设计流量Qd:
Qd=Q1+Q2+Q3+Q4=15949.44
时变化系数为:
Kh=24*5.11/100=1.23
最高时用水量为:
Qh=1000*Kh*Qd/(24*3600)=206L/S
四、 管网布置
1.根据设计资料给出的地形图,从供水可靠性角度出发,拟采用环状网供水系统。此种设计使干管与干管之间的连接管形成环状网。连接管可以在局部管线损坏时,可以重新分配流量,从而缩小断水范围,较可靠地保证供水安全。考虑经济因素,干管尽量双侧供水以节约管材,并遵循管网定线的基本原则:
(1)干管应通过两侧负荷较大的用水区并以最短距离向用户送水。
(2)靠近道路、公路以便于施工及维修。
(3)利于发展并考虑分期修建的可能性。
(4)干管尽量沿高地布置使管道内压力较小而配水管压力则更高些。
(5)注意与其他管线交叉时平面与立面相隔间距的规定与要求。
2.初步定线后的布置成果图见附图1。
3.当管线确定之后(管网图形即形成)进行节点编号,假定水流方向,以及按比例量出各管段长度。
五、管网水力计算
如果按照实际用水情况来计算管网,非但很少可能,并且因用户用水量经常变化也没有必要。因此,计算时往往加以简化,即假设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算出于管线单位长度的流量,叫做比流量。
比流量: =(Q-∑q)∑L L/
qs:比流量L/(S·m)
Q:管网总流量L/S
∑q:大用户集中用水量总和L/S
∑L:干管总长度m,只有一侧给水时按一半计算。
编号 1—2 2—3 3—4 5—6 6—7 7—8 9—10 长度 1215 1470 1615 1210 1314 1340 1250 编号 10—11 1—5 2—6 3—7 4—8 5—9 6—10 长度 950 1490 1650 1800 2000 1520 1680 说明:6—7 7—8 6—10 4—8 10—11为单侧供水,长度取一半,总长度为16812m,管网中包含一外供水点q=1500 m3/d,比流量为(15949.44-1500)*1000/(86400*16812)
编号 1—2 2—3 3—4 5—6 6—7 7—8
显示全部